第六百七十一章 葡萄与朝政

    第六百七十一章 葡萄与朝政 (第1/3页)

    李世民拿起一颗葡萄放入口中,新鲜的葡萄吃着感觉很不错,他颔首道:“骊山种出来葡萄的事有多少人知道?”

    王公公站在一旁回道:“那葡萄架子就在村口,想来骊山种出了葡萄这种事很多人都知晓了。”

    见陛下沉默着不说话,王公公又道:“说是骊山还在种植其他的作物,还有不少瓜果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说完话,他微笑着低头,等着陛下的反应。

    李世民皱眉看着碗中的一颗颗葡萄,沉默良久才沉声道:“告诉阎立本,让他抽调人手给太府寺兴建一个官邸。”

    “喏。”

    王公公躬身离开去传旨意。

    皇帝是个有野心的人,很多事情到了天可汗面前就变得不一样了,原本葡萄只是葡萄而已。

    太府寺的初衷是希望葡萄可以成为寻常百姓们都能吃得起的水果,不再是权贵和王侯才能吃得起的特例。

    可天可汗见到了葡萄之后,当即召见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议。

    与太府寺不同的是,皇帝看到了葡萄,这件事便和朝堂态度有了关系。

    若是中原有了自己的葡萄酿与葡萄,西域的价值便会降低。

    关中的水果不再受西域限制,西域的进贡的葡萄与葡萄酿的价值便没有这么大。

    天可汗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西域与大唐的关系,往后的朝贡也该不一样了。

    而身在骊山的张阳还不知道,因为葡萄这么一种水果,在朝中掀起了什么样的风波。

    现在太府寺还在为了大唐的水果蔬菜自由而努力,为了中原作物的多样性奋斗。

    对张阳来说,这是正差事做一辈子都不会觉得累。

    让葡萄,胡瓜等作物成为寻常百姓都能吃得起的水果,人们所需的营养离不开水果,这就是现在上官仪与张阳共同的目标。

    两人站在葡萄架下,上官仪抬头看着一颗颗小葡萄,“这些葡萄还是不够吃,应该多种一些才是。”

    送给皇帝一碗葡萄,村子里的人都不忍吃,现在能够种出来的葡萄不多,再采摘一些就没多少了。

    张阳拿着小刀,给葡萄做着嫁接,六月份左右给葡萄做嫁接是最好的,将嫁接的主干拿起来,检查砧木在较平的一边从中间切开,再插上三两个支穗,将其嫁接到比较粗壮的支脉上。

    研究作物就要了解培植方式,嫁接法可以提高作物的收获率,到了八九月应该还能结出不少的葡萄。

    这是张阳第一次尝试嫁接法,也不会能否成功,暂且试一试,避开雨季了,希望这些天都是晴朗天。

    张阳将嫁接好的嫩枝用麻皮固定好,仔细打量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放心。

    “现在我们做的这些都还只是尝试,往后等我们的培植的技术成熟了,就可以推广下去了。”

    张阳走出葡萄架子,又嘱咐道:“那些干燥的骨头敲碎之后铺在地里,用泉水泥再盖上一层。”

    上官仪点头,“这就去安排。”

    葡萄不好种,主要是种葡萄太需要光照了,而且还需要土壤的肥力。

    西突厥种出来的葡萄甜也是因为这个时节,在西突厥的光照充足中原都已经入夜了,西突厥西北一带还是白日,还有光照。

    地理位置决定了西突厥种植水果的优势,纬度大,晴天多,日照强,给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中原自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能培植上下功夫,培植出适合关中土壤种植的葡萄。

    张阳拿着一碗葡萄回到山上,看着媳妇还在为了将要出生的孩子做着织着布鞋,将一碗葡萄放下。

    然后一手夺过她手里缝到一半的鞋子,“等孩子出生了,要穿鞋子还没到时候,吃点葡萄。”

    李玥俏目先是不满地瞪了一眼,纤细的手指拿起一颗葡萄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着,“新鲜的葡萄确实比葡萄干的滋味好。”

    给他收拾着桌案上的针线,张阳耐心地道:“葡萄干更甜一些。”

    “还是喜欢自己家种出来。”她吃着葡萄眯眼笑着,“往后我们中原要吃葡萄,都不用看西域人会不会送来了。”

    张阳将线从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