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做一辈子的太府寺卿

    第六百八十一章 做一辈子的太府寺卿 (第2/3页)

在宴会上用,我希望朝中可以给我们推广蔬菜之权,让关中地方乡县可以放宽田地的限制。”

    “你需要多大的田地?”

    “其实只要各家各户有三五分田地能够给自家种蔬菜就可以,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而且地方要发展作物买卖,提高作物与田亩的价值。”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仔细思量着,这小子还是老样子,但凡对他有所要求,都要拿回一些代价,他的臣服只是一种交换,况且也不是真心实意的忠臣。

    对此也只能长叹一口气,无奈道:“这些事,朕会考虑的。”

    朝中响应缓慢,不见得天可汗有多高的眼界。

    当下李孝恭想要成为一个种葡萄的大户三百亩地的葡萄,还有提前向关外要葡萄苗。

    只要这三百亩的葡萄能够种出来,并且产生足够的价值,那么田亩的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当百姓们发现田亩的价值更高,并且可以选择种植更多样的作物,如此一来或许也可以用来减缓土地兼并的现象发生。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不论是后世的王安石也好,或者是以前的商鞅也好,土地兼并的严重或严重或轻,关乎国力。

    提高田亩价值,能够给地方乡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而不是在粮食价格上一味地内卷。

    虽说本质上或许不能改变什么。

    至少张阳觉得能改善一些是一些,自己也不是什么治世能臣,论治理当今房玄龄是顶梁柱,论朝堂经营,前有高士廉后有长孙无忌。

    论刚正面,作为朝堂的标杆,郑公一身浩然正气。

    论兵法韬略,震慑中原各地还有李靖大将军,秦琼,尉迟恭。

    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独树一帜。

    这世道上有太多的厉害的人,李世民手中的能人太多了。

    而自己呢,不通政事,在朝堂上闹出笑话也就罢了,没闯大祸就算不错,还去谈土地兼并?

    不能直截了当地解决土地问题,张阳想着是否可以换个思路,至少先试试,光是抱以悲观是不对的。

    如今的骊山发展都以工业生产为主,不论自己是不是这个太府寺卿,都不能放弃耕种。

    除了葡萄,还可以种南瓜,茄子,胡瓜,白菜都是很好的作物,可以广泛地种植。

    张阳喝下茶水,突然一笑。

    李世民诧异道:“你在笑什么?”

    张阳看着眼前的雨景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我在想,我是不是可以在太府寺的位置上坐一辈子。”

    李世民颔首道:“你若能够做得更好,朕可以让你一辈子都在太府寺卿的位置上。”

    “多谢陛下了。”

    既是君臣又是翁婿,君臣之间有许多矛盾,翁婿的关系上也有许多利益相关。

    皇后很头疼陛下与张阳之间的关系,俩人不会吵架和和气气那是最好,担心他们再次吵架。

    不过自张阳退出朝堂之后,陛下与他之间很少再有争执了。

    沉默良久,也是看着眼前一成不变的雨景看烦了,李世民诧异他能够这么坐着一动不动如此久。

    “突厥教化已经开始了。”

    张阳点头,“好事。”

    “当下还有一个问题,他们因此争执不休,教化一事上魏征主张教化突厥族归顺天可汗,并且摒弃突厥的陋习,长孙无忌对此很反对,他觉得突厥人就是突厥人,摒弃了陋习还是突厥人。”

    老师昨日就告诫过,朝中的事情要少问。

    李世民总是喜欢给人出难题,张阳揣着手神色很惆怅,良久都没有说话。

    “本来这件事也想问问许敬宗,但此人近来谨慎许多,看起来不愿意参与朝中的争执。”

    张阳苦恼道:“老许现在还在与吐蕃人谈判都护府的安置,多半分不出精力。”

    “那你以为呢?”

    李世民再一步追问。

    皇帝是会利用人的,尤其是利用臣子的才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榨干张阳的价值。

    神色凝重好半晌,张阳无奈道:“陛下,臣觉得强按牛头去喝水多半不会好,咦?许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