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高句丽落幕

    第七百一十三章 高句丽落幕 (第3/3页)

院。

    此刻李义府正在门前与一个朝中言官讲着话,“他赵国公事事针对我们礼部,礼部上下立功还少吗?赵国公口口声声为了社稷,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势,赵国公欺人太甚!”

    几个言官齐刷刷写着字,将李义府这番话语全部记下来,这些言官便会去弹劾赵国公。

    此刻礼部正堂内,张大安正在与褚遂良讲述着高句丽的文字的事,“现在的高句丽还在使用隶书来书写,中原各地使用楷书已经很久了,按说高句丽也该用楷书才是。”

    教化之策书同文开始,这种做法确实不错。

    褚遂良也有自己的担忧,“若是高句丽人已经习惯隶书,让他们再用楷书会不会太难?”

    张大安摇头,“不难,高句丽会写字的人很少很少,并不是说让他们改写楷书很难,而当下恰恰是让他们书同文的最好时机。”

    褚遂良见许敬宗回来了,又道:“今天下午就要处决渊盖苏文了,许尚书是否去看一眼?”

    “不去了。”许敬宗迈着大步从正堂走入外交院的内院。

    礼部上上下下都很忙,来来往往的人手众多,吐蕃又内乱,西域的几派旧贵族又打起来了,或者是回鹘人北征取得了胜利,再是回鹘人两年换了四个可汗,野蛮的回鹘人通过武力来决定谁来做可汗。

    以至于礼部一次次重新写着关于回鹘人历任可汗的记述。

    再者又是天山附近冻土数千里,冻死的马群羊群无数,希望天可汗给予他们一些帮助。

    这些事情都要经过礼部上报给朝中。

    许敬宗刚坐下就要和张大象一起解决这些繁杂的事务。

    此刻的房间内,一炉正在烧着水,张大像抚须道:“已经见过陛下了?”

    “嗯。”许敬宗点着头翻看着眼前的一份份卷宗,突然又问道“裴行俭在波斯有消息了吗?”

    张大象叹道:“夏季的时候派人过去的,秋季才回来,听说现在送信的人已经到了河西走廊,这两天多半可以将消息送来了。”

    裴行俭在波斯也不知形势如何,他的消息一断就是一年,有时候挺担心他的死活。

    关中的冬季很冷,朱雀大街上的行人没有这么多,街道上行人匆匆,迎面吹来的寒风直透人心,仿佛所有人都在赶时间,谁也不愿意在寒冬下逗留太久。

    而就在这天下午,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承天门前,一个官吏正在念诵着渊盖苏文的罪状,街道上的行人只是听了一耳朵便又脚步匆匆。

    人们不认识这个被押解上来的人是谁,此刻的渊盖苏文须发凌乱。

    从高句丽被押到长安的除了渊盖苏文,还有高句丽王。

    今天来看渊盖苏文被斩首的人,也只有高句丽王一个人,他一早便等在这里了,等着渊盖苏文去死的这一天。

    这个一直以来木讷不善言语的高句丽王看渊盖苏文狼狈的模样终于露出了笑容。

    原本的高句丽王才三十岁不到,可在长安城的这些天,这位高句丽王却多了许多白发。

    渊盖苏文用高句丽话,向高句丽王大声喝骂着。

    直到刀斧手的将刀挥下,渊盖苏文的人头落地。

    高句丽王向着朱雀门不断叩拜,大声呼喊感谢天可汗。

    没人会去同情这个高句丽王,也没有人会觉得渊盖苏文的死很可惜。

    刑场的不远处,礼部侍郎李崇义远远看着刑台上的人头被官员带走。

    李崇义算是在礼部最清闲的一个人,他是宗室子弟,他爹是河间郡王,礼部上下都是客气地对待他。

    松赞干布才得以有机会接近,不过李崇义虽说是礼部侍郎,他对礼部现在的种种举措也不是很清楚。

    现在李崇义看着高句丽王的举动眉头紧蹙。

    松赞干布便问道:“渊盖苏文一定要死吗?”

    年过二十的李崇义,恢复了一脸洒脱的笑容,他解释着:“渊盖苏文不死,往后大唐要如何治理高句丽,如何再论百济与新罗?他死后,他的人头要送去高句丽,给高句丽子民看看。”

    松赞干布的心里升起一阵悲凉,“大乱之后,总要有人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