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见梁建方

    第七百一十八章 见梁建方 (第2/3页)

    上官仪一时间竟找不到地方下脚。

    晌午的时候,疯狂了一天一夜的宗室中人才醒来。

    众人得知这位骊山县侯不亲自来谈,而是请了一个太府寺少卿前来与他们说话。

    当大家从昨日的酒醉中醒来,看向门外便是一个年轻人笔挺的背影。

    没错,张阳甚至没有给他们一张脸,而是留给宗室中人一个背影。

    这个背影显得萧条,但却立在门前,也象征着骊山巨大的财力。

    李道宗小声问向李道彦,“他平日里也是这样,以背影示人吗?”

    李道彦也压低声音回道:“这骊山县侯平日里倒不是这样,是个很随和的人。”

    李道宗稍稍点头,众人收拾了一番,这才开始听上官仪对蔬菜耕种之策的讲解。

    期间不少人回头看去,见那骊山县侯的背影依旧在门外。

    等众人敲定了田亩之事,上官仪本想着各家出一两亩地也就够了,在场宗室中人有李孝恭,李道宗,李元礼,李道明,再到小辈李道彦,姑姑辈从安阳公主到丹阳公主,甚至还未出嫁的衡阳公主。

    宗室中人足足有二十三位,每人出个几十亩就足够了,宗室的这些兄弟姐妹平时虽然各自有矛盾,但因为李道宗的事情,宗室中人对李世民都有所忌惮。

    大是大非面前,只要有李孝恭在,众人愿意同气连枝,说到底都是同族兄弟姐妹。

    李孝恭一辈更是当年的宗室四将,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二哥,在宗室内的地位举足轻重。

    现在骊山帮助李道宗脱罪,宗室大哥李神通过世了,现在宗室兄弟姐妹地位最高的也就是二哥李孝恭了。

    宗室中人确实欠骊山一个人情,再有李孝恭出面牵头,大家都很豪爽。

    宗室欠骊山的人情就此还清了。

    众人各自家中都有田产,多数都是李渊那时候赏赐的。

    各家各户能够拿出来的田产也不少,上官仪吃惊这些宗室中人,每人竟然可以拿出一两百亩地,而且都愿意画押写字据。

    又不是送田产,也不是买田产,只不过帮忙种一些蔬菜,这些事情就算是过了头,也不过是被朝中言官弹劾几句,大家被弹劾的还少吗?都已习惯。

    等有人回头看向门外,发现那个身影已经不在了。

    上官仪核算了一番,总计三千七百五十一亩六分地可以用来种菜。

    自任职太府寺以来,上官仪由衷感到高兴。

    李孝恭与李泰将这些人都送出了村子,至于宫里的人会如何问这些宗室为何会齐聚骊山,到时候就说是来面见太上皇的。

    张阳看着上官仪递来的一份份田契。

    李孝恭颔首道:“如此一来,宗室欠你的人情也就两清了。”

    看这小子还在为了这些田产欣喜,李孝恭有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又不是将这些田产送给你。”

    “河间郡王有所不知,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大突破。”

    “你……”李孝恭欲言又止,怎么想都觉得这件事很亏本,索然一叹又离开。

    李泰在一旁坐下,也是眉头紧锁,“姐夫,皇叔的意思是你不该用这些田产来还人情的。”

    张阳将田产契约交给上官仪,让他去安排接下来的事宜,张阳笑道:“马上就要入春了,不在今年将事敲定下来,来年如何开展工作。”

    “皇叔的意思是,宗室欠骊山人情该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用在太府寺的事情上。”

    “胖子,你有没有想过,你父皇一直都在限制宗室,将来宗室的话语权会更好吗?”

    李泰摇头,宗室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小,自汉以来便是如此,往后更是如此。

    如此与他们换田产,虽说与宗室的人情两清了,但心里更踏实了。

    宫里,李世民得知了这一次宗室中人齐聚骊山,要说是因为李道宗,宗室这么多人去骊山看望太上皇也无可厚非,过了这年关,来年他们要见李渊指不定要什么时候。

    皇帝觉得现在宗室还算是老实,这种事情也就当默许了,并且让宗正寺的人立下规矩,往后再去骊山需要宗正寺允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世民也知晓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