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坏人立足

    第七百二十三章 坏人立足 (第2/3页)

李承乾与工部主持修缮了崇德坊。

    这一年,朝中的官吏一批接着一批地离开,随着坚持历年的科举朝中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朝中年轻一派的臣子越来越多,以张大安,裴行俭,李义府等人闻名的诸多功绩为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奔赴朝堂。

    如今的朝中已经有了一副新的面孔,原本的秦王府与武德朝的新旧之争,慢慢有了新的局面,这是以许敬宗为首的年轻势力,与长孙无忌维持的权贵子弟一系的新斗争。

    这一年,李世民整顿宗室,震慑外戚,长孙无忌在这个关头退让了,以许敬宗和礼部众人牵头主张的高句丽治理之策,终究还是罢免了高句丽王的身份,高句丽最后一位王成为了庶民,从此家乡之事与他无关,久居长安城,从此高句丽再无王侯。

    这一年,来朝贺大安的使者多达六十余位,其中就有天竺人,大食人,还有新任波斯王派来的使者,更有贝加尔湖以北的边塞小国的使者,也就是中原有北海之称的北方。

    贞观一朝,历经十一年,现在的大唐以一种新的面貌宣告世人,这中原大地已经变天了。

    张阳忙碌做烟花之余,也会有人在造访。

    洗了洗手之后,拿下蒙着口鼻的面罩,再是拿去围裙,换了一身衣服,去见在村口等候的李义府与许敬宗。

    如今李义府俨然成了许敬宗的跟班,抱紧了礼部尚书的大腿,打算扶摇直上。

    也可能这条向上的路很难走,但总归是前进的。

    入中书省,修史册,进士及第是大唐这代士人的理想,也是很多人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个目标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张阳笑道:“许久不见了,你现在的气色好了很多。”

    许敬宗躬身道:“让县侯挂念了,下官近日时常服药,到了这个年纪当真是一身的病,往后礼部还要多多仰仗县侯指点,嗷!对了,义府兄弟也来了。”

    面对这位传说中的县侯,李义府始终低着头。

    这位一手建立外交院的县侯,是个高深莫测的人物,据说还帮陛下养着皇子,更是长安城最有名气的翘楚。

    抓住一切往上爬的机会,是李义府这一生的为人准则,他躬身道:“县侯,那弘文馆的主事当真是个小人,那日下官与许尚书打了他一顿不想他却巴结了赵国公,身边多了三两个部曲护卫。”

    话语说着,李义府神色逐渐义愤填膺又言道:“赵国公竟然庇护如此小人,下官看不过眼,已经准备好了奏章,等来年来朝必要弹劾他。”

    这上来就表忠心的态度,许敬宗很满意,这个义府兄弟当真是个人才。

    所谓队伍要站好,李义府很坚定地站在了礼部这边,站在了赵国公的对立面。

    张阳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猫,笑道:“赵国公乃是当年秦王府的旧人,要论资历你比不过他,要论能力现在的赵国公主持中书省,你也不是他的对手,心中当有敬重,不该有偏见的。”

    李义府连忙道:“县侯说得是,正是因为下官先前敬重赵国公,后来才知晓赵国公背地里竟然是这等人,才会如此懊恼,下官以为赵国公是正人君子,是国之柱石。”

    话语说到这里,李义府稍加思量又道:“下官会在弹劾奏章中写明,赵国公应当以国事为己任,而不是在朝中拉帮结派。”

    站在大义的角度上,连圣人都可以指责,他的态度也很明确,首先是期许,而后是指责。

    就连弹劾奏章都这么有水平,这李义府真是个奸佞呀。

    人猫的道行虽然还浅薄,但隐约已经有了大成的迹象。

    有这等人做对手,张阳挺担心长孙无忌的睡眠质量,当赵国公因为李义府横竖睡不着的时候,会不会暗中派人将这人猫掐死,从此大唐就少了一个佞臣。

    如此一想还算是好事一桩?

    此刻的李义府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县侯到底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县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自己的命运会在县侯手里发展成什么模样。

    许敬宗微笑着:“起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