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有些事一辈子做不完

    第七百二十六章 有些事一辈子做不完 (第2/3页)

   李渊先是吃了一块肥猪肉,点头道:“青雀的手艺确实更好了。”

    张阳狐疑地瞧着他,“魏王殿下,你成婚后不造东西,改行做厨子了?”

    “姐夫说笑了,本王看着骊山工厂建设起来,看着骊山富裕,怎能不知我们的根基所在,工厂改造的事本王亲力亲为,虽说不看图纸,但也能安排前后事宜。”

    相比于李泰,处默就简单多了,他现在就守着那间酒肆。

    饭桌上都是熟人,张阳举杯而起,“我们为骊山贺,为大唐贺!”

    众人举杯而起,一饮而尽。

    许久没有饮酒了,自从村子里开设了酒场,便有了烈酒,这烈酒下肚不免有些辣口。

    除了给李渊敬酒,张阳还要给阎立本敬酒,他的女儿嫁给魏王,那以后可以多来骊山走动。

    张阳给他倒上酒水,低声道:“阎大匠,我们骊山较为朴实,没有宫里的宴席这么华贵,还望不要见怪。”

    除夕夜摆在村子里的主干道上,西北风虽然冷,但村民是热情高涨的。

    除了要给太上皇敬酒,李泰还要巴结好自己家的老丈人。

    所以张阳与李泰坐在阎立本的一左一右,一起与他说着话。

    阎立本盛情难却,“县侯,魏王殿下!老夫不能再喝了,等到了夜里还要去宫里赴宴。”

    李泰继续给他倒上酒水,“您不用着急,就算是不去太极宫赴宴,父皇也不会怪罪。”

    等酒水倒入碗中,张阳与他碰了碰了酒碗,“阎大匠不用客气,我们骊山有的是酒水,也不用拘束,就当这里是自己家一样。”

    闻言,阎立本的面色发苦,还是将碗中的酒水饮下了。

    只是喝了一口,就看魏王殿下又往碗中倒酒,他连忙道:“魏王万万不可再倒酒了。”

    李泰还是执意将他碗中的酒水倒满,低声道:“阎大匠有所不知,我们骊山的酒水喝得越多,才越有味道。”

    程处默收到张阳的眼神,拍案正色道:“正是如此,阎大匠当多喝才是。”

    说罢,这程处默也敬酒。

    阎立本耐不住这三个晚辈的热情,只能又苦着脸喝下。

    李泰小声道:“我们骊山近日要开建一个书院,已经与渭南与蓝田两县商议好了,地点与银钱都准备到位,本王近来有些苦恼,当下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手。”

    闻言,阎立本的神色多了几分谨慎之意,“以骊山如今财力招募人手应当不是难事。”

    骊山不缺钱,就连李泰现在也是家底丰厚,除却每年每月拿出他自己六成的银钱交给母后照顾宫里,就算是这样骊山每年分红给他,现在这胖子也积攒了小十万贯左右的家底。

    就算是以这胖子自己的财力建设一个书院也没有任何的压力。

    阎立本小声道:“为何骊山一定要建设书院。”

    李泰爽朗一笑,“为了技术,有人建设书院那是为了士人进士及第,有人开设书院是为了招揽门生,而骊山不同,骊山建设书院是为了技术,为了传承”

    这话听得阎立本越发糊涂了,也不知是不是喝酒喝糊涂了,“如此说来你们开设此书院是用来误人子弟的?”

    读书不为了进士及第就是误人子弟,这是很多人普遍的认知。

    张阳咳了咳嗓子,又道:“阎大匠误会了,人若要立足须有一技之长,不论是做饭的厨子还是会手艺的匠人,又或者善于画图,善于建设,种地,做衣裳……”

    “这都是人们生活所必需,当初黔首只能种田,却无入仕门路,后来人们可以入仕了,但这条路不好走,倘若还有很多的选择呢,他们可以做个厨子,可以做个工匠,也可以做个铁匠,虽说都是不起眼的工作,但也能通过劳动给自己带来丰衣足食。”

    李泰点头随即附和道:“正是如此。”

    听着眼前魏王与魏王姐夫一唱一和,阎立本心中的警惕渐渐消去,“如此说来骊山不走世家那条路?”

    张阳摇头道:“骊山子弟不会入朝为官,骊山一切培养一切所教所练都是为了生产建设,我们建设这么一座书院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