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唐人的强大不是一个人的强大

    第七百二十八章 唐人的强大不是一个人的强大 (第2/3页)

了。

    《荆楚岁》有言: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进屠苏酒。

    这是张阳在古籍中看到的,在两汉时期拜年这种习俗只在权贵人家之间。

    而在南北两朝,前隋之后拜年这个习俗才开始普遍。

    李玥也早早开始准备衣衫,今天也是骊山最热闹的一天,也是家里最烦恼的一天。

    第一个前来骊山拜年的便是老师,张公瑾带着师母与三兄弟而来。

    张阳接过老师送来的一卷书。

    “这是老夫闲来无事编写出来的谋事论事,你且看看,有益处的。”

    “多谢老师,本来家里是打算来看望您的。”

    张公瑾摆手道:“你是骊山的主人,该是老夫来看你才对。”

    老师一家人只是在华清池边坐了片刻,李玥牵着女儿的手认人,老师与师母她已经很熟悉了,就是面对老师家的三个儿子,她还是有些怕生。

    “兄长,辽东的事情已经妥当了,现在户部与礼部都派人去了辽东。”张大安双手作揖道。

    如今的大安看着精气神好了不少,但再仔细一看,他又是以前那副老实木讷的模样。

    张阳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事情我没有与许敬宗说,现在想告知你,也想与大象与大素说。”

    除了老师与师母还有大象与大素的家室也都来了。

    见三人都看向自己,张阳让他们先坐下,“我们许久不见了,很多事都是许敬宗与我说的,有些话我没有与许敬宗说起,我想单独交代给你们。”

    话语顿了顿,再看三人郑重其事的神色,张阳长出一口气讲道:“礼部在朝中一直都很孤立,大安你虽然是礼部侍郎,但你也是鸿胪寺卿,说来你是最安全的。”

    “大象兄可有感觉到近来朝中针对礼部的人越来越多了。”

    张大象还未开口,张大素点头道:“如此说来确实如此。”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现在礼部最大的问题就是尾巴拖得太长了,许敬宗不会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久留,现在礼部有如此长的尾巴,有如此多的人手,等许敬宗有朝一日离开了礼部,我们礼部也该有变化了。”

    张大安疑惑道:“兄长所言的尾巴是外交院吗?”

    “你们从头开始收整汇总礼部的资源,随时做好切割的准备,皇帝不想礼部这个地方太复杂,越是复杂皇帝就会越不安。”

    三兄弟听了皆是沉默不语。

    张阳笑道:“这么好的日子,不如诸位留下来用饭。”

    “不用了,老夫家中还有亲眷,不便在山上久留。”

    张公瑾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背后推着轮椅走来,刚刚的话语他显然都听到了。

    老师示意三兄弟也准备离开。

    大象,大素与大安各自离开,等他们三兄弟带着家室都走了,张阳看了眼还在身旁的老师,“老师还是不希望我与大安说太多是吗?”

    张公瑾颔首道:“大安的潜质一直很好,比大象与大素都要好,三个孩子中老夫最不放心他。”

    他将双手放在轮椅的两侧,低声道:“张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而大安从小就是个痴儿,你们不同,有些事你不用告诉他,他自然而然就会明白。”

    “老夫也明白,只要你对大安稍加指点,他的能力不会比许敬宗差,不会亚于岑文本。”

    张阳怔怔点头,“老师是希望大安以后能活得简单一些,所以从小到大都一直在遏制他的天分,可学生以为这种天分遏制不住的,终有一天他也能站在朝堂上独当一面。”

    “那都是以后的事了,以后的事老夫也管不着,这三个孩子能够简单一些也好,老夫这辈子做了太多的事情,谋士嘛,你不知道老夫当年帮着秦王在背地里做了多少事情,因几方人之间的谋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

    “大象和大素如此也就罢了,大安这孩子太像老夫,实在不希望他成为老夫这样的人,一个半辈子都在阴谋算计的人。”

    张阳俯下身蹲坐在他身边,“老师我知道了,我会看着大安的。”

    师母与李玥的谈话结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