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骊山的产业规模

    第七百三十章 骊山的产业规模 (第2/3页)



    骊山集团的资产表上就写着自己的名字,李泰狐疑道:“本王这三成倒是一直还在。”

    张阳正在书写着契约,“魏王殿下的份子有些太多了。”

    闻言,李泰顿时惊觉,“姐夫想要买我的份子吗?”

    这胖子的双眼冒光,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今时不同往日,要放在六年前他的份子或许不值钱。

    今时不同往日,以李泰的性子,想要买他的份子可不容易。

    张阳继续书写着契约,“我并不是想买魏王殿下在骊山的份子,我只是打算与魏王殿下换一些份子。”

    “还请姐夫细说。”

    李泰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魏王殿下拥有骊山肥皂的三成利益,红糖与铁匠坊各一成,现在我打算换一些,将魏王的份子稀释分摊一下,肥皂作坊利益分摊到骊山作坊的各处,如此一来以后骊山所有营造分成都可以得到一成利益。”

    李泰盘腿坐着,蹙眉思量许久。

    这也很好理解,李泰也只是掌握骊山部分作坊的份子,现在要将份子稀释分摊到所有的产业。

    如此一来,李泰看似只有一层利益,但却覆盖了骊山所有产业,如此每年可以得到的银钱就更多了。

    当然具体经营就看具体份子,要是所有作坊经营都不好,李泰也会觉得自己亏欠。

    李泰是骊山唯一的合伙人,也是骊山的元老,这胖子从十岁起就一直跟着骊山的步伐,到现在这个胖子也有十九岁了。

    思量好一会儿,李泰抚着自己的胖脸,“都听姐夫安排。”

    说罢,他爽快地画押。

    张阳低声道:“魏王殿下就不考虑考虑?”

    李泰摆手道:“听姐夫的决定,本王就从来没有亏钱过。”

    这胖子确实没有亏钱,倒不如说他觉得跟着姐夫能够发财,不如说他分析过后才会做出决定。

    姐夫和小舅子画下了契约,骊山份子的置换也就这么完成了。

    魏王与县侯两家占据了骊山总利益的四成,其余六成都是要分钱给各家和村民的。

    李玥端来了一些肉干与糕点,“都是宫里送来的。”

    一边吃着肉干,李泰将份子置换的契约收了起来,“最近宗室有人在收买田地,消息刚刚送来,说是有人去大理寺告状了,父皇听了此事又是大发雷霆。”

    张阳皱眉问道:“是被兼并了吗?”

    李泰讶异道:“兼并?嗯,很有意思的说法,宗室中有人用大片贫瘠的田地与佃农的水田交换,看似拥有的田地更多了,可佃农事后发现换来的田地根本种不出粮食。”

    “正值新年过去,每年总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每每都需要官府出面去主持公道。”

    土地兼并就像是历朝历代都逃不脱的一个困局,成了中原王朝发展的一个桎梏。

    李玥整理着宫里送来的绸缎,满不在乎地讲道:“掌握了这些田亩,他们能够得到很多银钱吗?”

    李泰摇头,“掌握了田亩就有了祖业,对他们来说这是延续子孙后代的重要法门。”

    肉干上撒了一些芝麻,这让肉干闻起来更香了。

    李泰一边吃着又道:“姐夫还记得李元昌吗?”

    张阳的目光还在看着骊山的资产图表,点头道:“还记得。”

    “那李元昌也在收拢田地,据说已经有不少奏章从汉中送来了。”

    李玥不屑道:“盯着点蝇头小利,将手伸去乡民们唯一的生存之本,那些人都该杀,土地兼并很赚钱吗?”

    在中原各家大户都在想着怎么折腾土地兼并,通过土地兼并来获得利益的时候,他们再一看骊山。

    就会发现骊山才是真正的混蛋,骊山竟然将大部分的利益都给别人,自己就留这么三两成。

    天理难容,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么多权贵,宗室又或者是世家都在土地兼并上动脑筋,如何钻空子获取最大的利益。

    唯独骊山不搞土地兼并。

    眼下大唐的吏治作风也还算好,大家都不敢做得太明显。

    李玥看过当下的田地策论,以及如今分田法,她并不觉得这是致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