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骊山山门学识

    第七百三十四章 骊山山门学识 (第1/3页)

    张阳是张公瑾的弟子,也是谋士的弟子,如此说来他会趋于谋事这方面的能力倒也是正常。

    但这也是李靖最苦恼的一件事,张公瑾说过他这个弟子与大唐很多人都不同,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同。

    张公瑾说他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张阳什么,最多也是一些为人处世上的斧正而已。

    还听说他以前也有一位老师,那位说是秦岭的一位高人,从来没有见过其真面目,从未有人听闻。

    围绕在张阳身上的谜团很多,如此李靖越发想在骊山住下去了。

    听张阳说完这些话,李世民又道:“药师觉得如何?”

    李靖颔首道:“若是特定兵马与特定的人手来管着火器自当是最好的。”

    君臣三人商谈许久,红拂女回来了。

    注意到红拂女看向自己的目光,张阳也是笑着回应,答应红拂女寻找虬髯客的消息需要动用现在处默的人手,以及辽东的人手。

    偌大的中原找不到虬髯客多半要去关外寻找,或者是海外。

    在海外想要找一个人就难了。

    李世民起身道:“朕还有事要和药师说,你就且先回去。”

    张阳点头离开,走出这处宅院的时候,抬眼就见到了李泰与李孝恭,三人一起相视一笑。

    只是这种气氛,并不讨喜。

    好像是终于出狱了,有兄弟叔伯来迎接一般。

    刚刚的谈话很沉重也很严肃,张阳发现自己一直绷着的弦此刻终于松开了。

    李孝恭一手扶着自己的胳膊走上前,“你小子事先不说,就让老夫用那家伙,现在胳膊酸疼得要废。”

    李泰重重点头,“皇叔确实已经疼了许久。”

    张阳让李孝恭解开外衣,卷起他的袖子看着,肩膀处果然青红一片。

    “以后我做个支架,就需要人力来支撑了。”张阳试了试确认河间郡王肩膀的骨头多半无碍,这才放心,拉着他去找孙神医看看。

    不多时李靖和李世民也走了出来,他们君臣俩人朝着骊山的村外走去,一路走出了村子。

    张阳回首多看一眼,君臣俩人步步走远,一直淹没在夜色的漆黑中。

    与李泰带着李孝恭一起来医馆,孙神医这些天对一些疑难杂症的了解更深几分,每每有经验所得,对这位老人家来说是特别满足的一件事。

    孙思邈打开一个罐子,便是酒精特有的味道。

    以前河间郡王还会与李泰偷喝酒精,经过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他们怎么都不肯碰酒精了。

    孙思邈须发皆白,双手却很稳,他将酒水倒在李孝恭的肩膀上,“老朽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水泡过这种酒精,用治跌打伤正好,看这青红深度多半是动了筋,往后要少活动了,明日便会鼓起包来,切勿戳破,只要等它自己消下去便好。”

    张阳不放心又给河间郡王上了夹板,如此一来他的肩膀缠满了纱布。

    李孝恭稍稍一活动手臂,便疼得直皱眉。

    孙思邈叮嘱道:“三两日好不了,十天之后来老朽这里再看看。”

    说着话,孙思邈的目光又看向李泰,“魏王殿下,还是要注意减肥。”

    李泰讪讪一笑,“本王近日一直都在吃素。”

    孙思邈收回目光,又道:“老朽就不给河间郡王调配汤药了,今晚会是最疼时,咬牙要挺过去,等疼痛过去了,休养几日便好。”

    李孝恭不住点头,“只要大唐万胜,受点苦不算什么。”

    孙思邈又挑选了一罐药酒让李孝恭带回去,每天两次用温热的布巾好好擦拭。

    张阳皱眉问道:“孙神医,我想做一副骨架。”

    孙思邈的动作稍稍停下,“需要什么样的骨架。”

    “人的骨架。”

    “这个呀……”孙思邈皱眉话语停顿了半晌,“去死人堆翻找总会凑齐的。”

    张阳很难想象自己跳进一个死人坑中,用一块块的骨头拼凑人的骨架,宁愿用石头去打磨出骨架,也不愿意跳进死人坑。

    李泰带着李孝恭先回去了,张阳独自一人走在宁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