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赋予生产力的意义

    第七百四十章 赋予生产力的意义 (第2/3页)

主旨是相悖的。”

    到了小武这个十五的年纪,正是了解这个世道的时候,三言两句地教导,三番五次地劝导,能够改变她的想法就是好的。

    正是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的最关键的年纪,张阳愿意给媳妇的弟子多一些教导。

    在这个最好的年纪,她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尤其是思品课。

    这是最不能落下的,最关键的就是在这个封建年代,她们有清晰又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那才是至关重要。

    张阳将整个自行车翻过来,木轮的三轮车跑不远,骑不快,骑行起来很吃力,用来消磨女儿的精力是最好。

    踏板就在前轮上,最早的自行车就是用木头轮子做的,当年哪有这么多精细的设备。

    张阳一边装着轮子,双手不停,继续对小武讲道:“我们家是骊山的主家,照理说全村人都是我们的食邑户,应该他们为我们做事,而不是为他们自己做事是吗?”

    小武点头,“照理说应该是这样的。”

    张阳摇头道:“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骊山的乡民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自己作出决定,当初接手骊山的时候,骊山很穷,别说食邑了,哪怕我与你老师多拿一些,就会有很多人要饿肚子。”

    “所以那时候就想着共同富裕,将他们看作一个集体,从集体的角度来思考就会容易很多,你看宫里有这么多的太监宫女,宫里的日子好哪儿去?因为皇帝剥夺了他们的生产力。”

    “导致现在这陛下的生活越来越穷困,宫里的生活也越来越拮据了。”

    想到现在宫里的生活时常还要靠着魏王来接济,小武捂嘴轻声笑着。

    张阳又道:“将生产力赋能给集体,集体才能壮大,才能更团结。”

    “嗯,师父还亲自去耕田。”

    “所以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将村民当作朋友,当作近邻,时常走入群众中,看看群众所需,看看群众的生活状况,如果你有更多的权力,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如此才是长久之计。”

    说着话,张阳觉得自己与小武讲这些话又有些不合适,感慨一笑道,拿起自己的茶杯喝下一口水。

    小武帮忙整理一番师父的工具,心神又清明了几分,这番谈话很有收获。

    自行车有些简陋,张阳将它放在女儿面前,“你试试。”

    小清清放下手中的积木,打量着自行车,“爹爹,这要怎么玩?”

    张阳抱起她,将她放在自行车上,双脚放在踏板,“你踩着就可以了。”

    小清清一踩踏板,轮子便转了起来,缓缓前进,随着她踩越快,自行车也走得越快。

    从一开始摇摇晃晃,慢慢顺畅了起来。

    看着女儿的笑容,李玥也心满意足地笑了,其实家里的玩具她早就玩腻了,也是平日里太宠着她,没有新奇的玩具,她整日都喜欢骑着熊大在村子里晃。

    现在有了新玩具,反倒是让她有了新的乐趣。

    李世民近来一天两顿都在骊山,骊山很奢侈,应该说整个骊山都很富裕,不管是张阳家里,还是骊山的村民都是早中晚一天三顿饭。

    至于蹭饭是早中晚的哪一顿,取决于这个皇帝的心情,什么时候的饭点来骊山,什么时候就来这里蹭饭。

    付了这么多银钱,皇帝都不想回宫了,明明已经到了开大朝会的时候,硬是被陛下从惊蛰开始拖到春分。

    平日里李世民还是很勤政的,为什么会滞留骊山,从孝心方面来说是为了照顾已年迈的太上皇,从利益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在骊山能多吃一顿就多吃一顿,这小子赚这么多,不吃他家的吃谁的?

    前两天,骊山卖了一批椅子,那都是有了坐着更舒服的椅子后,置换下来的旧椅子。

    就这么将没用的旧椅子一卖,共计三千把矮小的旧椅,本就是村子里的存货,要不卖了只能当柴烧,骊山又入账了两百贯钱。

    每每知道这小子赚钱如此轻松写意,骊山富得流油,想到这些,李世民都觉得老天瞎了眼,天理难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