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心思各异

    第七百四十六章 心思各异 (第2/3页)

    张大安好奇这种生灵也能跟着人群千里跋涉,远离家乡。

    “你终于还是没有飞到辽东。”

    自言自语地讲着话,张大安的目光盯着它爪子上方绑着的一个竹节,竹节内的书信就是要交给温挺的。

    他站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一份奏章,眉头紧锁地看着。

    在礼部任职至今,他有很多要担心的事,忧心大唐和大食是战是和,大朝会时期大食使者主张与大唐求和,陛下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还有一件事是担心的,那就是辽东那边又送了一份奏章,说是温挺带着高句丽人打入了百济,他杀了很多很多百济人。

    据说一度染红了江水,屠戮人命无数。

    或许是因为温老先生的去世,让温挺如此大开杀戒,若是这些奏章被朝堂看到多半礼部又要引起弹劾。

    只不过温挺不是礼部的官吏,当初在辽东与温挺此人相处半年,一直觉得此人粗野之余也知礼,也明事理。

    不想他的父亲过世之后,此人性情的变化竟然会如此之大。

    看温挺的来信,他一人做事一人当,就算是朝中要弹劾,要杀要剐也都是他一个人的事,与礼部无关。

    届时大安兄弟可将此信交给朝堂,礼部与他的行为没有瓜葛。

    张大安很想劝他不要如此大开杀戒,他毕竟是唐人,唐人的所作所为势必会被诸国使者猜想。

    目光又落在海东青身上,它吃下肉块之后又飞走了。

    张大安在自家老宅中简单做了一顿饭食,吃罢换上一身官服,沉着脸出门。

    他从朱雀大街路过,一路走向外交院。

    继续忙碌今天的事宜,张大安看着从各方送来的消息,梁建方已经到了安西都护府,正在操练兵马准备西征。

    一个礼部文吏脚步匆匆走来,禀报道:“张侍郎,郑公的儿子叔玉公子来了。”

    想到是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当年也是朝中权贵子弟中为人较为低调的一个。

    也是因为郑公其人对孩子的教导极为严苛。

    张大安点头道:“将人带来。”

    “喏。”

    等人来之前,张大安还是将自己的房间收拾了一番,卷宗,文书都盖上。

    魏叔玉年方十七岁,算是权贵子弟中的小辈,与年过二十的张大安差三岁。

    张大安端坐着,“平素没什么来往,不知叔玉公子来寻礼部做什么?”

    面对如今沉稳的张大安,魏叔玉很不适应,“大安哥,我……”

    张大安双手不停地整理着厚厚一叠卷宗,“如果是来寻我玩乐,你自便离去吧。”

    “不!”魏叔玉连忙摆手,“在下是来传递家母的话语。”

    魏叔玉行礼道:“是因为当初礼部尚书张阳向家母询问一个叫裴行俭的人,而家母出身河东裴氏,便去了书信打听其人,如今裴行俭已经入礼部,并且远在波斯,河东裴氏几次书信说裴行俭走得太远了,是否能够让人回来。”

    张大安沉默良久。

    魏叔玉不敢直视现在的张大安,又行礼道:“若是大安哥觉得帮不上忙,在下就先回去了。”

    人刚起身要离开,张大安开口道:“慢着。”

    先是拍了拍魏叔玉的肩膀,张大安又道:“早在梁建方去安西都护府的时候,朝中就有意让裴行俭与薛仁贵回来,安西都护府的都护一职需要轮换,不出意外的话,此刻裴行俭该是收到了朝中的召回公文,等梁建方驰援到了波斯,他就能回来。”

    魏叔玉再次行礼道:“多谢大安哥告知,在下就去传话给家母。”

    正要转身离开,魏叔玉又转回来道:“大安哥,家父说陛下要将新城公主许给在下,这事……”

    意识到这件事好像与他说了也没用,魏叔玉自觉唐突又要起身离开,刚走两步又回来了,他躬身道:“多谢大安哥。”

    行礼后,终于是离开了。

    陛下这一次演武朝中各部都去了,礼部上下包括礼部尚书许敬宗,下到侍郎和文散官皆去看这场热闹。

    几个礼部侍郎,唯独张大安没有前去。

    不多时外交院门前又传来了议论声,张大安走到窗台一看,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