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与大食使者冲突

    第七百四十九章 与大食使者冲突 (第3/3页)

臣以为此事的事主是骊山县侯,若是县侯可以不予计较,并且能够了却此事倒也算了。”

    闻言,长孙无忌得到了台阶,低着头没有讲话。

    李世民颔首道:“那就依你所言,此事还是交给礼部处置。”

    许敬宗再次行礼,“喏。”

    跟着郑公与赵国公一起走出甘露殿,许敬宗低声道:“还望赵国公不要误会,下官只是不希望陛下为难。”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挥袖离开。

    许敬宗这个要和郑公说话,却听他先开口道:“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罢,只留下了许敬宗一人站在原地。

    张阳与大食的使者发生了冲突,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朝野,本来就是一个外邦人与关中人发生了冲突,一个由官府就可以摆平的小事。

    但又因为这件事的事主是之前的礼部尚书张阳,这件事的议论便多了起来。

    李承乾在崇德坊听着众人的议论。

    “以在下来看此事不会善了,当年听那安西四镇的使者言语间顶撞了张阳,高昌就将安西四镇平了!”

    “你的意思是大唐和大食必定要开战了?”有人高声回道。

    “正是如此,以那张阳的品行,大食使者必定没有好下场,大食也一定会与大唐开战。”

    话音,刚落就又有人站出来高声讲道:“大唐不见得会与大食开战,朝中早有论调,大唐不能穷兵黩武,大唐需要修生养息。”

    要放以前哪有这种场合,给如此多的人议论政事的场所。

    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目不转睛看着讲话的人,正是因为有了科举之后,朝中需要人才补充,需要众多的科举人士,这些都是预备官吏。

    或许他们现在还不够资格,但在李承乾看来这些人只要好好培养,给他们多给引导,这些人就可以成为朝中的骨干臣子。

    此事在朝中有不小的风波,张阳直到当天夜里才收到了礼部的奏章。

    张阳坐在家中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江南望族的事情总算是过去了,也给了李玥能够操作的空间,得以继续与这些江南的望族周旋。

    朝中已经派人去江南查问了,从朝中派人去江南,这件事多半没有要拖个一年半载才有联系。

    有了这一年半载的时间,骊山便可以做很多事。

    夫妻俩坐在书房中,俩人挨在一起,李玥看了徐慧给出的方略一脸郑重地讲道:“在朝中有结论之前,淮南吴兴郡的茶山一定可以拿下。”

    有时候不得不说徐慧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她一句话就可以让自己的母家跟随她的意思办事。

    对她另眼相看,说来也是像她这样的女子,又何尝不是万里挑一的,能够名留史册的女子并不多。

    虽说她在史册上的名字寥寥几笔,但也足以说明这个女子厉害之处。

    有了徐慧这样的臂膀,李玥近来的心情一直很不错。

    张阳瞧着礼部的奏章,轻描淡写了一句回复。

    “此事就此算了吗?”李玥好奇道。

    “如果不放了他,大唐和大食还如何开战?”张阳忧心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是大食艾布的外孙,他这种人也在大食的权力体系中心。”

    “艾布?”

    “那是个相当于大食宰相的人。”

    “原来如此。”

    李玥近来对朝中的事情没太多兴致,她慵懒伸了一个懒腰,“婶婶说晚上要做包子吃,我去看看好了没有。”

    张阳无精打采地点头。

    太府寺的事情很顺利,宗室各地田亩的蔬菜种下去有些时日了,有了他们来分担太府寺的压力小了很多。

    还有高昌的葡萄苗与藤蔓也都送到了,按照上官仪的话来说两百亩地都用来种葡萄不合适,只能分出一百亩地来种。

    关中雨季刚过,在入秋之前种葡萄是最好的,五月到八月的时间是关中雨水较少的时节。

    李玥端来一盆肉包子,夫妻俩就坐在一起吃着,与她讲述着大食的事。

    “夫君是想让那位使者带着仇恨去大食,如此一来大唐是否要与他们开战就显得不重要了,大食人若痛恨大唐,必然会来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