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

    第七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 (第1/3页)

    小清清翻身骑在熊背上,催促道:“熊大,我们走!”

    直到女儿出了华清池,看不见身影了,李玥这才收回目光,继续手中的缝缝补补。

    王婶脚步匆匆而来,低声道:“县侯,陛下来了。”

    张阳点头道:“我收拾一下。”

    闻言,李玥放下手中的针线,帮忙整理着桌案上的书卷,她看了眼候在外面的婶婶,神情低落道:“两位婶婶这两年老得很快。”

    夫妻俩走入书房,张阳将书卷放在书架上,“人都是会老的。”

    “是呀,人都会老的,婶婶们的白发越来越多了。”

    对媳妇来说两位婶婶就是亲人,她又道:“等婶婶们来了,换我来照顾她们。”

    张阳讪讪一笑,“家里的亲人就这么几个,当然要照顾了。”

    不多时,李世民便走上了骊山。

    皇帝来骊山很低调,没有车驾,着装也不是这么隆重。

    反倒是有一种轻装简行出来游玩的味道。

    张阳先走出门,礼貌地倒上茶水,“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来骊山了?”

    李世民没有答话,而是拿出一个陶土杯子,杯子挺长的,也挂在腰间,打开盖子之后他将茶水倒入,解释道:“以前觉得你小子腰间挂着一个水壶很是不解,现在朕倒是觉得,这种方式一旦用上了就离不开了,随时随地都能喝一口,嗯。”

    张阳先是坐下来,看了眼还在写着作业的弟弟妹妹,她们今天的作业是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便是“思考”。

    也就是写一篇文章,文章不长就两百字。

    张阳笑道:“陛下是来春游的吗?”

    李世民摇头道:“骊山工厂正在兴建,不适合春游。”

    “骊山现在确实不适合春游,那几位大将军,整日在村口玩火炮,不小心被炸死了该如何是好。”

    闻言,李世民的一口茶水呛在喉咙口,好一会儿才会回过气。

    “如果是陛下来了大将军应该不会继续使用火炮,总不能炸死陛下。”

    “你若不欢迎朕,不用说这种话,朕饿了便来吃顿饭食。”

    正是饭点,婶婶端着饭食而来。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今天的阳光有些燥热,一盆炒青菜和一碗萝卜汤吃得这般有滋有味。

    想起女儿的小车坏了,便不管皇帝吃饭,拿起自己的手工刀拆解着小自行车的轮胎。

    张阳的手法很娴熟,手工刀挖孔,打磨,去边角都很熟练。

    李世民端着碗,翘着腿不自觉地抖着,又道:“朕让工部也造了这种车子,并不好用,还不如马车。”

    试了试轮子,发现好用了,张阳又给轮胎的齿轮上了桐油,洗了洗手才重新坐下来。

    “为何你造出来的东西,宫里的工匠造不出来或者就是不好用?”

    张阳皱眉喝着茶水也不自觉地抖起了腿,这种抖腿的行为容易人传人。

    放下翘着的腿,克制住自己抖腿的动作,问道:“陛下这是哪里来的坏习惯。”

    李世民这才停下抖腿,回忆着道:“是跟程咬金他们来的习惯。”

    “那真是奇怪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程咬金他们本来就有这种习惯,本来就是粗人。”

    一顿饭吃完,这皇帝又打了一个饱嗝,一脸的享受。

    “朕很久没有这般好好用过一顿饭食了,宫里的厨子总是做不好,他们的厨艺简单,骊山的蒸炸煎烤,他们一项都学不会。”

    “无妨,我们骊山开设了一个技术院,到时候宫里除了学会,我们骊山教他们厨艺。”

    眼看闲聊的气氛到了,皇帝也该说正事了。

    “朕要的火器为何骊山迟迟不送来?”

    “陛下也都看到了骊山一直都在改建,等工厂改建好了,第一时间给陛下用上,只是这银钱的账目还没说好。”

    李世民沉声道:“你还要多少铁矿?”

    张阳思量片刻,又道:“如果只需要骊山提供底火装置的话,价格可以便宜一些,一个底火一千贯。”

    “朕看过底火装置是火炮中的小部件,手掌大小需要一千贯?”

    “就是一千贯。”

    李世民腾地站起身,双手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