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骊山亏钱了

    第七百五十四章 骊山亏钱了 (第2/3页)

惊讶。

    张阳皱眉道:“当年天下大乱老师什么场面没见过,也见怪不怪了。”

    张公瑾失笑道:“拓边是好事,建功立功自当义不容辞,可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一个县侯?”

    “做弟子的没出息,让老师见笑了。”

    “嗯,你若不是事事都与陛下谈条件,你该是个县公的。”

    “借老师吉言,弟子会尽力的。”

    张公瑾担忧道:“你不会向陛下低头。”

    “是呀,我们又回到了皇帝,富商,宰相的难题上了,权力,财富,地位,至少在当下的制度形态中三者永远都不是一体的,制度形成的历程在现实理论上是唯心的,而我更相信唯物。”

    张公瑾欣慰一笑,“嗯,第一次听到这种话,很有意思。”

    小清清吃了点心,听爹爹与师公的谈话也就当听了一课。

    骊山的建设很快,每天都有新房子落成,在村子里为了再一次集中产业转型的路上奋进时,张阳又恢复到了清闲的状态,总是看看现在的建设进程。

    再看看太府寺的耕种进度,若是再没事干,张阳就用自己的清闲的时间在骊山多种一些竹子与果树。

    橄榄树总算是有些起色了,不过长出来的橄榄很小。

    苹果树已经有半人高,结出来的苹果鸡蛋大小,咬了一口涩得难以下咽。

    张阳将这几株果树种到骊山的山麓南面。

    李玥和女儿拿着小铲子挖土,就当这是一家人的亲子活动了。

    “关中缺少树木,以后我们骊山带头多种一些。”

    小清清一双小手脏兮兮的,衣服上也有些泥沾着,“爹爹,我们多种一些桃树吧。”

    “关中种出来的桃子不好吃。”

    “女儿喜欢吃桃子!”小清清倔强道。

    “那夏天你只吃桃子,不能吃别的水果。”

    “不行!还要吃胡瓜,多种点胡瓜,不要只有桃子,秋天还要有梨。”

    李玥抱起女儿笑道:“你爹爹是太府寺卿,要种什么他说了算。”

    “爹爹,我还要吃玉米。”

    “现在没有玉米给你吃。”

    “爹爹,玉米是什么样的?”

    “等大唐征服了世界,你就能吃了。”张阳不住摇头,后悔给女儿讲这么多了。

    关中从四月到了五月,淮南送来的第一批新茶到了,第一批茶叶就有半石。

    都是上好的明前春茶,这些茶叶足够骊山喝,有盈余用来送人。

    往后还会有茶叶继续送来。

    张阳喝着今年的新茶赞叹道:“关中的茶叶价格又涨了吧。”

    媳妇拿着茶碗,她纤细的手指与茶碗正合适,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小慧怀抱着账本点头道:“师父所言不错,长安城的茶叶比去年又涨价五成。”

    张阳笑道:“还会接着涨的。”

    茶叶可以炒制所以能长时间保存,对互市来说西域与突厥没有这么多可以吃的蔬菜,他们需要茶叶。

    张阳想到了后世种种互市之策,当茶叶成了贸易往来重要物资,骊山距离发大财就不远了。

    其实李玥想要拿下淮南的那几片茶山也容易,以家里现在的财力就算是砸钱,不计代价也能将那些茶山买下。

    只是媳妇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不愿意花这么多的冤枉钱。

    喝罢茶水,李玥带着三个弟子盘算自家的家产,家里现在有现钱一百六十万贯,将许多前朝前隋的旧钱在宫里换新之后折损两千余贯。

    去年各厂经营所得六万贯,赋税交了近五千贯,抛去各种开支,还有村子里的花用采购,盈余不足一万贯。

    河西走廊赋税所得一万七千三百一十贯钱,给予朝中三成之后,盈余六千贯不到。

    没了白糖生意之后,李玥发现挣钱的速度也没有这么快,去年一年家里也没挣多少钱。

    算上采买作物,更不要说去年买煤石与铁料等等事物。

    李玥的算盘拨得嗒嗒作响,脸色越发不好看。

    晌午,她坐在一旁,一张脸委屈得就要哭出来,“夫君……”

    张阳打开一个竹筒,好奇道:“怎么了?吃黄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