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这些都该是大唐的

    第七百五十八章 这些都该是大唐的 (第2/3页)

,一边吃着还要分给熊大。

    张阳懊恼将朝中回复的奏章丢入炉子中,建议李世民修建河渠的奏章又被拒了。

    “讲究存续民力是一回事,你这天可汗只准自己修建太液池,不准我太府寺修建河渠,岂有此理!”

    气得张阳觉得自己又有些上火了,喝下一口茶水。

    关中的五月天气转暖,家里也很忙,李玥闲来无事与两位婶婶砍竹子回来,喂给熊猫。

    张阳在翻看礼部送来的奏章,皱眉看了一眼地图。

    李玥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挽起衣袖帮着夫君收拾书房。

    又听到了夫君的牢骚。

    “温挺怎么还没拿下高句丽的南边,一个新罗和百济有这么难攻打吗?这都过去半年了。”

    何必在南诏也没了消息。

    张阳痛苦地挠了挠头,让红烧肉帮的人去查探虬髯客还是没有消息。

    见媳妇提着扫帚而来,张阳抬起脚让她清扫桌底,又问道:“淮南有消息了吗?”

    李玥摇头道:“还未送来,也就这两天了,消息就快送到。”

    媳妇清扫完桌底,张阳抬起自己的椅子,让她打扫椅子底下,再是收拾书房内散乱的书卷,打开窗户通风。

    家里的书房是最乱的,书卷也是最多的。

    正如李泰所料,李恪娶了弘农杨氏之后,便在华阴住了半月。

    李世民让李恪娶弘农杨氏的女子就是为了安抚和招揽华阴的士族。

    相比之下,李泰的婚事简单许多,没有太多目的性。

    朝中制定好了新的税法,这个税法也就只是用在河西走廊,局面如此就不可能将这种税法大面积用在中原。

    朝中也是有顾虑的,毕竟贞观一朝轻徭薄赋有十年了,要是在一夜之间变了,轻则有人说天可汗加重赋税,重则有人借机生事造反。

    皇帝的名声也不好,朝中几番权衡之后,最后决定只在河西走廊施行。

    因为嘉峪关刚刚落成,是一座新城,来往贸易的也都是关外人。

    今天岑文本又来查问,身为骊山的酒场监理,他对工作积极负责。

    骊山村外还有几位将军在试用火炮,李靖平日里很少接手兵马调度之事,这位昔日的大将军专研火器,打算制定一个与火器能够契合的兵法。

    岑文本走入村子见到了一脸愁容的张阳,“县侯何故愁眉不展。”

    张阳站起身神色凝重道:“朝中为何拒绝这一次修建河渠的建议。”

    问起这件事,岑文本神色也无奈,他低声道:“房相等人说如今正是农忙之时,要修建河渠也会让泾河的水位降低,沿途多个乡县也不会答应的,此事要徐徐图之。”

    张阳抬首道:“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太府寺为国为民为社稷,何故如此。”

    岑文本脚步不停,解释道:“当初郑国渠修凿之时,阻力何其大,何况大唐平定天下这才几年,朝中弹劾也就算了,这一次房相都主张此事不能轻率。”

    “凡有修凿河渠都要经过复议再复议,房相希望县侯能够爱惜羽翼,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气馁一叹,张阳又道:“多谢文本兄告知。”

    走到酒场外,岑文本气馁道:“县侯不说下官害你便好,明明是同朝为官,再者说中书侍郎一职还在县侯身上,没有的事情就不要往下官身上丢。”

    “文本兄,你们今年的俸禄给了吗?”

    岑文本点头道:“下官身兼秘书监,官学,中书省等数职,该给的俸禄都给了,家里也盘算过一分没少。”

    ……

    “咦?县侯的脸色为何这般不好。”

    张阳坐在石头上,又是一脸忧愁的神色,“我到现在一文钱俸禄都没有拿到。”

    岑文本笑了,他劝道:“入朝为官本就是为社稷,这点俸禄何足道哉,县侯家业如此丰厚,还计较这些俸禄?”

    说得轻巧,张阳痛苦地抓着头,神色悲怆道:“我们骊山经营的几份家业去年亏钱了,我现在是身无分文,我哪里来的银钱。”

    岑文本的笑脸凝固在脸上,想要拨开张阳的手,他的手正抓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