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社稷的一部分

    第七百六十七章 社稷的一部分 (第2/3页)

臣愿亲自带人前往。”

    再看房玄龄的神情,骊山与朝堂的关系好似已经到了非谈不可的地步。

    朝堂的钱袋子已经有钱了,短时间内不会再缺少银钱。

    李世民的神色依旧狐疑,“朝堂真要和骊山谈话吗?”

    “臣以为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没有第一时间表态。

    房玄龄躬身道:“陛下,骊山若不加以管束,会超脱朝堂的控制,日后若想要再加以管制就更难了。”

    “就算是朕派兵围了骊山也不行吗?”

    房玄龄终于直起了身子,他低声道:“陛下,就算是围了骊山,现在骊山与当初有什么区别吗?”

    李君羡打断了眼前君臣俩人的对话,他朗声道:“陛下,骊山来信。”

    “递来。”

    “喏。”

    李君羡不知眼前的房相与陛下之间的争论,只是双手捧着书信递上。

    信件所用的骊山纸张,李世民打开信纸看着上面的内容,不由地笑了,“好你个张阳,胆敢向朕要五十万贯!玄龄,你也看看。”

    房玄龄双手接过信件,看着信中内容,信上所言的是火器铸造的事宜,骊山向陛下递上了一笔价值五十万贯的买卖,并且还在信中说明了骊山与朝堂谈判的意图。

    “陛下,骊山不得肆意扩展。”

    李世民背过身低声道:“这世上比张阳更恶的人太多了。”

    安静片刻,这皇帝终于是叹息一声道:“那就谈,不论是这笔五十万贯的事,还是将来的骊山。”

    房玄龄回道:“臣这就去准备。”

    甘露殿内作出了决定,等魏征与长孙无忌得知这个消息都很讶异。

    以至于,长孙无忌又匆匆去见了一趟陛下。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繁华之中,少有人关注到繁华之下暗流涌动。

    ,骊山自诩是个生产的集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坊。

    而这个巨大的工坊却要和朝堂进行正面的谈判,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怎么想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有人说朝堂未免大动干戈了。

    岑文本匆匆赶往骊山,找到了正在浇菜的骊山主人,“县侯,房相他们已经在安排了,说是三天后就要进行谈话。”

    张阳笑道:“有劳文本兄了,吃葡萄吗?”

    “葡萄?”

    还未等岑文本从诧异中回过神,张阳就从李孝恭家的院子里拿出一串葡萄。

    葡萄是青绿色的,颗粒很小。

    张阳咧嘴笑道:“这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葡萄,这些天河间郡王都住在了葡萄架下,每天都带着部曲守着葡萄地。”

    岑文本摘下一颗尝了尝,一时间酸涩得神色发苦。

    “不好吃,是吧?”

    “嗯。”岑文本苦着脸不住点头。

    “还没成熟,再经过半月的日照,葡萄内部的糖就会通过光照产生甜分,会甜的。”

    张阳又笑道:“以前葡萄只有天家才能享用,又或者权贵人家,我们太府寺要做的是希望这葡萄可以走入千家万户,让寻常人都能够吃上葡萄。”

    岑文本不解道:“所以关中能种出葡萄?”

    张阳点头道:“其实在去年就成功了,关中当然适合种葡萄了,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这便是关中气候,相比中原其他地方,其实关中的光照一直很充足,只不过我们的施肥方式和培植技术不同而已。”

    洗去手中的泥,张阳看向渭水的北面,“其实在渭北更适合种葡萄,因为那里的地势更高,地势高就意味着昼夜温差大,白天的光照更充足,种出来的葡萄也会更甜。”

    张阳吃下一颗葡萄,并没有因为酸涩得又有些发苦的葡萄表现出不好受,反倒是一脸的笑容。

    有这个成果,张阳便觉得吃得这点苦不算什么。

    张阳将葡萄放入一个竹篮子中,“文本兄,这一串葡萄就送你了。”

    岑文本苦笑着接过,“下官是来告知县侯,朝堂与骊山的谈话就定在三天后,五月三十那天。”

    带着他往村口走去,张阳又看向近处正在修缮的一间屋子,这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