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他已占尽先机

    第七百七十七章 他已占尽先机 (第1/3页)

    李世民笑道:“他们要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李君羡低声道:“都是一些工匠。”

    “倒是希奇,他们就没有招收教书的夫子?”

    “魏王殿下的人没有去寻过教书夫子。”

    房玄龄颔首道:“陛下,寻常文人岂会与这些人为伍,工匠与做饭的厨娘都是文人看不上的。”

    李世民在一个刚修造好的水榭中坐下来,心情很是不错,“看来骊山对那座还在修建的书院一筹莫展?”

    李君羡与房玄龄一左一右站在陛下身后。

    有工匠开始在河堤两边铺设砖石,只要骊山不痛快,皇帝心里就越高兴。

    房玄龄低声道:“陛下,如今看来骊山是想要分出利益以号令诸多乡县。”

    “嗯,朕很清楚,此等用利益收买人心的手段不会长久的。”

    “臣思量过,若是骊山能够带动其他乡县也富裕起来,其利益都是从何而来?”

    李世民思量着,脑海中浮现一张图,以骊山为起点发展周边村县,倒是很有意思。

    房玄龄又道:“陛下,古来有言笼络人心无非是授人以娱或授人以誉,张阳选了一条授人以渔的路。”

    “嗯,玄龄是在说他的手段很高明吗?”

    “臣以为授人以渔需让人有利益所图,就算张阳把简单的织工手艺交给其他村县,但利益从何而来。”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继续道:“若张阳借太府寺的职能让其他乡县响应号召,他们的货物都要卖给谁?”

    “臣现在明白了先前在骊山谈判的缘由,也难怪骊山会抓着河西走廊不放了,骊山想在河西走廊拥有自己的经营之权,定价之权,是因为张阳早就明白,光是骊山一地是不能满足他的。”

    李世民眼神多了几分冷意,忽然自嘲笑了,“玄龄的意思,是朕与你们都上了他们的恶当?”

    先是长叹一口气,房玄龄又道:“起初臣以为张阳的目标很简单,想要那些贫穷的乡县富裕起来,无非就是与骊山一同织造将货物卖到长安城,以此来汲取长安城的财富。”

    “可张阳此人做事,向来想得长远,他总是能将未来以三至五年来规划,从当初骊山时常论述的三年生产计划可以见得,他是一个目光很长远的人。”

    “张阳是一个能人,当初臣等在骊山谈判也想过,就算是朝中还清了骊山在河西走廊的本钱,骊山依旧想要抓住河西走廊的经营权,那是因为长安城的池子不够大,不能满足他。”

    房玄龄躬着身子继续道:“陛下可以回想当初肥皂初现长安,那时人们对有香味的肥皂趋之若鹜。”

    李世民点头,“嗯。”

    “但人们对肥皂的好奇也就一年,一年之后肥皂的价值就没有这么大了,其他事物亦如此,如果骊山只是依靠关中,长安城的买卖,骊山的货物只会越来越便宜,臣近一年观察纸张价格,随着骊山纸出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桑皮纸的价格从两百钱一尺现在已降为六十钱一尺,而骊山纸的价格乃四十钱一尺。”

    “谷贱伤农,货物也是一样,人们织造出来的布匹越加低廉,受苦的也都是那些劳工,倘若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解决中原货物囤积导致伤农的情形,也只剩下互市了。”

    太液池的河床内时不时传来工匠们的吆喝声,耳边仔细听着玄龄的分析。

    “陛下,这些货物在关外的价格则不同,上月在骊山谈完契约,河西走廊的奏章才送到朝中,一两茶叶的价格卖到了三十钱。”

    李世民眉头一皱,听到这个价格额头的青筋抽了一下,茶叶有这么贵?

    关中茶叶的价格也不过三钱一两。

    一到关外价格就翻了十倍。

    他嗓音低沉,“如此说来,当初谈判朝中上了骊山的恶当?”

    房玄龄神色忧愁,“陛下,朝中失算有二,朝中官吏除却河西走廊的狄知逊,并没有禀报经营情况,而骊山反倒每年都会去河西走廊调阅账目,知晓货物价格。”

    “骊山已经摸清了关外需求,关外人需要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