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吐蕃小赞普贡日贡赞

    第七百九十章 吐蕃小赞普贡日贡赞 (第1/3页)

    天竺而来的使者有三位,为首的使者是名叫阿罗那顺,是现在天竺使者的大臣。

    他们说天竺的戎日王是天竺最强大的君王,是太阳派往人间的神。

    天竺的兵马分为象兵,骑与步三大类,其中骑行战象的象兵最为强大。

    当年玄奘和尚到了天竺之后,戎日王为这位东土大唐而来的高僧开办了无遮大会,其规模巨大,有天竺二十余个王公,更有许多僧人与智者。

    最后戎日王给了他大乘天的尊号,这位天竺戎日王与玄奘和尚骑象巡游天竺。

    随着天竺使者的到来,种种传说也传到了长安城。

    王玄策带着一万吐蕃兵马拿下了尼泊尔河,而住在曲女城王都的戎日王对此很恼怒,他就派了使者前来想问问大唐是什么意思。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位吐蕃的使者,这一次来大唐的吐蕃使者不是禄东赞,是一个十四岁的年轻人,他是松赞干布的儿子,名唤贡日贡赞。

    随着而来有一位老者和十余个吐蕃的青年,他们是大唐求学的。

    照理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被困于长安城,其子应该准备即位,不该在这个时候远赴长安。

    贡日贡赞去年开始就开始接手吐蕃的政事,又与吐蕃的智者吞弥桑波扎共同编撰书籍。

    只是他执意要来长安城,在见过松赞干布之后,他才能安心地接手吐蕃,来之前已经将吐蕃的大小事宜交给了禄东赞。

    就这么一件事,在长安城就演变成了尽孝的故事。

    许敬宗对故事没有兴趣,他先是让贡日贡赞去见他爹松赞干布,还要应付天竺使者。

    天竺使者阿罗那顺站在礼部的众人面前,朗声道:“天可汗为何要将玄奘和尚囚于敦煌,不得归乡?”

    许敬宗与李义府,还有张大安吃着茶叶蛋没有回话。

    从礼部到外交院,上到礼部尚书,下到文吏和跑腿都吃茶叶蛋,这是礼部的独特习俗。

    一颗茶叶蛋很顶饿,可以顶一顿饭,两颗茶叶蛋吃下就可以一天不吃东西。

    张大象与李崇义主要负责礼部内部的事务,对这些外臣外事很少参与,也不是他们所擅长。

    当许敬宗的目光看来,坐在一旁的张大素将话语翻译成关中话,又讲述了一遍。

    众人这才听懂这个天竺人话语的意思。

    天竺话太难听了,翻译很是吃力。

    许敬宗皱眉看着地图,疑惑道:“天竺的尼泊尔圣河在哪里?”

    张大安闻言指着地图吐蕃西南面,小声道:“应该是这个位置。”

    “嘶……”许敬宗为之倒吸一口凉气,“王玄策拿着吐蕃的一万兵马就拿下了这么小一块地?”

    李义府咳了咳嗓子道:“从脚程来看,天竺使者远道而来,这多半是六月发生的事情,都过去三个月了,说不定王玄策已经拿下了更多的城池。”

    王玄策带着兵马出现在了天竺,并且拿下了天竺的尼泊尔圣河之后,之后才是天竺的戎日王知道消息。

    派了使者来大唐,前前后后用了三个月,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谁又知道现在情形如何?

    许敬宗皱眉看向这个天竺使者,小声道:“他叫什么来着?”

    张大素拿着对方的国书解释道:“用关中话来说叫作阿罗那顺,是天竺的一个王侯,说来这天竺有大大小小的王公三十多个。”

    许敬宗了然。

    三人低声继续议论着,完全无视眼前这个嚣张得鼻孔朝天的天竺使者。

    李义府双手揣在袖子里,与许敬宗凑在一起,弯着腰低着头,挤眉弄眼地问道:“那天竺有这么多的王公他们的食邑分的过来吗?”

    张大素解释道:“天竺的王公都是分而治之,哪有我们中原这么严格。”

    张大安又问道:“二哥,那他们都分成一块块土地割据?”

    张大素点头道:“是呀。”

    天竺的使者又呀呀呀说了两句话,发表着这些人无视自己的不满。

    李义府眉头紧皱,不由得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