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礼部的理想

    第八百一十六章 礼部的理想 (第3/3页)

世,也只能这样了,这些天他的起居老朽会照料的。”

    “有劳孙神医了。”

    “无妨无妨,你要看开,莫要太过执着了,王珪说了他听说范阳卢家的灭亡也就死而无憾了。”

    张阳让李泰安排人将消息送出去。

    第二天,王珪的家眷就来了,来人有老先生的两个儿子。

    老先生见到亲人只能低声言语两句。

    孙思邈说得很对,骊山的环境就算是再好,也无法扭转生老病死。

    许国公高士廉拄着拐杖前来探望,这位老国公与王珪年纪相当,现在只能看着当年的同龄人先一步离去。

    探望的人越来越多,王珪老先生撑了一个月终于离开了人世。

    张阳远远看着送行的队伍,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衫送别。

    王珪的故交旧友很多,送行的人也不少,长安城能来的权贵都来了。

    当年他老人家与温老先生一起劝谏陛下。

    是少有的刚直之臣,贞观朝堂风气刚正,也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带头。

    李泰低声道:“姐夫,至少他老人家看到了世家的垮台。”

    张阳叹道:“老人家走一个少一个。”

    “姐夫,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话语还没说完,李泰发现人已经走远,“天竺的捷报又到了,不看看吗?”

    “不看了,回去练字。”张阳背对着继续走着。

    贞观十三年,王玄策带吐蕃兵马在天竺连克十余城,战象上百头,杀了天竺的戎日王。

    一国国主不能轻易杀,不知道王玄策是出于什么原因杀了戎日王,朝中因为这件事弹劾他的奏章不少。

    可将在外,就算是有弹劾也要等人回来再说。

    唐人将领带着吐蕃兵马作战的事迹长安城内盛传,一来彰显了大唐将领的谋略厉害,二来也为大唐周边的稳定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此刻大捷,自此裴行俭与梁建方所率的孤军不用再顾及后方。

    吐蕃大相禄东赞终于同意了大唐在吐蕃的逻些修建都护府,并受小可汗贡日贡赞之命,再给王玄策添了三万兵马,前往波斯。

    如此,吐蕃人也参与到了大唐与大食的战争之中。

    此战,唐人联合了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人,吐蕃人,回鹘人等数方势力共击大食。

    这注定会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天可汗大道也在今年落成,唐人与诸国共击敌人的战事给了大唐周边小国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这凝聚力的核心便是天可汗,身在长安城的天可汗受到诸国的朝拜。

    如今的大唐版图东至高句丽,西至波斯与大食人交战的边界。

    回鹘人与薛延陀人北征,到了贝加尔湖的南面。

    狄仁杰很少来骊山,今日难得来骊山与李治分享学识,与他说着现在长安城的繁华和现在外邦人在长安城是如何叩拜天可汗的。

    看了看四下,狄仁杰问道:“那位骊山县侯在何处?”

    李治指了指骊山,道:“姐夫除了在山上还能去何处?”

    狄仁杰放下手中的木棍,又问道:“当年这位县侯是礼部尚书,现在的礼部种种举措,也是这位县侯定下的,晋王殿下跟着县侯学艺,肯定知道不少。”

    两人虽说是好友,李治还是将他当作对手,他双手环抱在前,不解道:“你想知道什么?”

    “礼部的理想是什么?”

    “仁杰,你跟在许敬宗身边,应该清楚才是。”

    “问过,他不说。”狄仁杰神情无奈,又道:“今日我是独自前来的,这两天许敬宗很忙,忙得都没有时间与我讲话。”

    李治凑近问道:“你以后会在礼部为官吗?”

    “其实我父亲也是如此安排的,可我不想去礼部。”

    “为何?你跟着许敬宗,以后入礼部为官不是理所当然吗?”

    “礼部的能人太多了,那些人都比我厉害。”

    “那你以后准备做什么?”

    狄仁杰颔首道:“不知道,得过一天是一天吧。”

    “仁杰,我不能虚度余生,本王打算与魏王兄一样,掌握骊山的铸造术。”

    “你父皇一定不会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