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南诏未尽之事

    第八百二十八章 南诏未尽之事 (第2/3页)

    张阳只要又从坛子中拿出一些酱牛肉,笑道:“去年准备得够多,今年可以多吃一些。”

    “嗯嗯嗯……”李泰一边吃着一边点头。

    这胖子吃得快,也饱得快,放下了碗筷痛快的长出一口气。

    也就是魏王妃还在学做饭食,骊山的菜肴讲究火候调味,哪里像寻常人家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都是李泰自己亲自下厨的。

    李渊打量了许久,在石桌边坐下来,又道:“朕听闻张公瑾过世之后,高士廉也得了一场重病。”

    李泰擦了擦嘴点头道:“人上了年纪就会病来如山倒,皇爷爷也要注意身子。”

    李渊从盆中夹起一块羊排,细细品味着又道:“都说解牛之法乃是屠夫技艺,能够将牲口身上的肉骨分为数十个部位,又不破坏牲口的肉质,这羊肉能宰得如此有条理。”

    “朕时常好奇,你小子一身本领如何学得这等解牛之法。”

    李泰又道:“皇爷爷有所不知,其实一只鸡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本王也会。”

    看了看张阳,又看看李泰。

    “哈哈哈!”李渊抚须笑道:“我等在此如此清闲,想来二郎和承乾怕是忙得吃不好睡不好。”

    正是如此,张阳发觉自己递交的奏章迟迟没有给回复,就是朝中因为春季的事情忙得难以应付。

    朝堂各级官吏的职能没有划分详细,这才让庞杂的事情没有细致处理。

    也想过让皇帝将太府寺剥离出来,不然事事都要向朝中禀报效率太低。

    若是太府寺能够自决自立就更好了。

    当初礼部的事就是向朝中谋权,总不能长孙无忌再与自己打一次赌?

    赵国公多半拉不下这个脸。

    就算是再闹心也是朝堂的事与骊山无关。

    三人坐在竹亭内吃着饭时,不多时天空又飘下了细雨。

    一顿饭吃罢,李泰考校着弟弟妹妹今日来的学问,今年的夏天李玥要进行一次考试,这场考试决定了她们是否能够从骊山毕业。

    考校的方面有三样,体育,数术,文章。

    能够参加考试的,也就只有高阳,清河与东阳三人。

    至于她们三人是回宫,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可以全由她们自己来决定。

    因为这三个孩子都十五岁了。

    如果她们要留下来还要在山上给她们安排自己的房间。

    饭后,李渊躺在竹亭里小憩片刻。

    张阳又收到了两封书信,一封是袁天罡送来的,这袁道长说是又要闭关了。

    另一封信是河西走廊送来的,狄知逊先是问询了狄仁杰在长安城的近况,也说明了今年西北的扬沙天的状况。

    贞观十三年的五月这天,朝中科举在即,人们都在等着一阵新风吹过关中。

    这天,骊山村外又来了一伙人,他们是当年跟随何必攻占南诏的游侠。

    这些年在冬季回去探望了乡里与家人之后,此时又相聚在了骊山村外。

    骊山村外还有龙武军在驻守,这些游侠倒也不怕事。

    张阳亲自接见了他们,向众人行礼道:“不知诸位有何所求,若想要钱财尽可以开口。”

    几人面面相觑,为首是一个当初给骊山送信的壮汉,他作揖行礼道:“我等回乡也无处可去,还请县侯为我等谋一个去处。”

    五月的关中下过春雨之后,天气又热了起来。

    张阳负手而立,问道:“你们想要入折冲府,某家可以向军中举荐,若想要打仗也可以去波斯,我为你们保举,在下与英国公也有些交情往来。”

    “回县侯,当初何必大将军说过要攻下交趾,当年的事情还未办完,我等想带南诏兵马去攻打,若此事能成还望县侯成全我等在交趾自立,并愿意向骊山上交地产。”

    张阳也不清楚他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看模样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

    “你们难道不想留在关中?”

    “我等钱财都已经交给家中妻小,此时再无牵挂。”

    “某家也是,去了南诏两年婆娘跟别人好了,给了她钱财让她善待某家的孩子,往后也没了牵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