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南瓜与封禅

    第八百三十章 南瓜与封禅 (第2/3页)

需要吃煤便可,光是看着便觉得奇巧。”

    长孙无忌颔首道:“骊山造出此物名扬天下,世人真的需要此物吗?”

    李世民重重点头,“辅机说的不错,就算骊山造出了此物,世人当真会需要吗?”

    人们已经习惯了刀耕火种,不是所有人都能和骊山那样活。

    现在的骊山与外界有了一条巨大的鸿沟,骊山人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骊山是汝南公主的封地,又是张阳的食邑所在。

    通常来说只要往后权贵不做祸害乡民之事,并且能够每年上缴赋税,朝中对其的过问就不多。

    蒸汽机的运作动静很大,不多时李世民也没了兴致,带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走入兴庆殿内。

    只留下了阎立本还在看着蒸汽机,陛下不懂此物的意义,自然也就不明白此物对社稷用处之大。

    出身工匠世家的阎立本对奇巧之物有一种追求。

    骊山能够造出此物就像是鲁班公输在世。

    有了此物可以拉动数十个磨盘,能够代替的人力与畜力何止一星半点。

    阎立本痴痴地看着……

    今年的科举揭榜了,揭榜的名单与先前人们讨论的差不多。

    颜师古获罪流放之后,又一个琅琊颜氏的人获得了今年的科举进士榜首。

    其人是琅琊颜氏的颜显甫。

    礼部内,袁公瑜与许圉师一起被选入礼部。

    许圉师很疑惑,他明明向门下递交的文章是想要入太常寺的,不曾想却入了礼部。

    朝堂有三省六部九寺之分。

    寻常科举仕子,能够入门下省做个典仪,或者是九寺中任职,又或者各个坊市做个里长。

    能够直接进六部入职的人并不多。

    就算是进士榜首的颜显甫也不过入秘书监做个笔录。

    今年科举录用的官吏有六百人,其中还有落榜的两千余人,有的等待来年科举,还有的进入官学去教书,一样可以参与来年的科举。

    许圉师就听说过礼部有个侍郎叫作张大安,此人先是在东宫任职,后来辞了东宫的官职义无反顾地参加科举,又去了辽东三年,收复高句丽,升迁为礼部侍郎。

    种种事迹都在长安城传播着。

    许圉师与袁公瑜坐在礼部等候着发落,不多时李义府走来,他对袁公瑜道:“你以后跟随本官做事。”

    “喏。”袁公瑜起身答应,跟着李义府的脚步离开。

    张大象走来,看到了许圉师道:“你跟着老夫做事。”

    “喏。”

    许圉师也站起身去做事。

    许圉师与袁公瑜本就是两类人。

    跟着李义府走出了朱雀门,袁公瑜低声问道:“听说李少卿还与中书省有过节?”

    “中书省那些小人本宫还不放在眼里。”

    “下官也是认为,李少卿的功绩,中书省那些当该望尘莫及才是。”

    李义府很喜欢他的这番话,笑道:“褚遂良其父是褚亮,唐善识娶了豫章公主,又是唐俭之后。”

    袁公瑜问道:“那李少卿……”

    李义府笑道:“本官出身微贱,乃是靠着科举与立功进入礼部的。”

    袁公瑜拱手道:“下官佩服李少卿。”

    坏人与坏人是会互相吸引的,袁公瑜与李义府像是臭味相投,俩人一对眼便可知彼此是一路人。

    又有不少科举落榜未能及第的士子离开了长安城,前往各地支教,或者是参加官学做个夫子,一边教书一边苦读,能够满足生活所需,也能为来年做准备。

    今年科举过后,朝中又在此次武举之中挑选了百余名骁勇之辈入各地折冲府。

    许敬宗再次被召入宫,他先是对兴庆殿前的蒸汽机诧异了片刻,又低头走入兴庆殿。

    在殿内站定,他行礼道:“陛下,吐蕃都护府已落成,还请朝中确立都护人选。”

    说罢,他又拿出一份奏章

    一旁的王公公接过奏章,放在陛下的面前。

    李世民没有看奏章,而是声音低沉问道:“许敬宗,你在礼部多年,也为了朝中社稷做了不少事情。”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嗯,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