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精简六部

    第八百三十一章 精简六部 (第3/3页)

会导致现在这般,如今不是当年了,也是时候精简。”

    “当初礼部立功之多,孤也是看到的,父皇也在犹豫,若此刻要裁撤礼部人手,担心影响朝臣信心。”

    “所以父皇见过一次许敬宗,想让他入中书省,如此一来也可以慰藉他,只要许敬宗离开了礼部,之后的事也可以顺利许多,还有将张大象调任吏部,考虑任职侍郎。”

    “张大素早年是东台舍人,如今在礼部多年他所查关外地志记载不少,既然许敬宗注定要离开礼部,父皇便在考虑下一任礼部尚书的人选。”

    “对礼部现在的人手,父皇希望保留,往后除了文散郎不得私招其他人手。”

    张阳放下手中的茶碗笑道:“张大安。”

    “大安兄弟?”

    当年大安也在东宫任职,李承乾对他很了解,又道:“大安……他收复了高句丽,治理辽东要说功劳也足够任职礼部尚书,可他太年轻了,孤以为若不是狄知逊要主持河西走廊局势,他当该是礼部尚书的。”

    张阳摇头道:“狄知逊只是主持河西走廊局势,对诸国邦交事宜并不熟悉,张大安是最合适的,至于大素掌宫中典籍,任职秘书监最为合适。”

    对张大象,张大素,张大安三人的安排,张阳悉数说出来。

    这些话很有可能是李世民让太子来问的,既然李世民想要对朝中六部大刀阔斧的精简,以避免往后的朝堂官吏会过于冗余。

    拿礼部开刀再好不过。

    李承乾问道:“是不是早就考虑过让礼部精简?”

    张阳颔首点头,“当初安西都护府落成,高句丽收复之后,在下就有了精简礼部的想法,礼部就是礼部,不该太复杂。”

    “你如此胸襟,拿得起更放得下孤佩服,该喝酒才是。”李承乾对一旁的侍从道:“拿酒来。”

    张阳连忙道:“太子殿下,最近在下戒酒。”

    “你与孤年纪相仿,怎早早戒酒了?”

    张阳解释道:“其实是为了准备下一个孩子,儿子出生已过两年,现今家里的两位婶婶催得紧,近来我夫妻俩都在调养身体。”

    闻言,太子妃苏氏捂嘴轻笑着。

    李承乾三缄其口,不想张阳说得如此直白,只能笑道:“孤又冒昧了……”

    为缓解尴尬,李玥又道:“让皇兄见笑了。”

    李承乾不住点头道:“也好,也好,你们夫妻俩还年轻,也该多要几个孩子。”

    又说了一些家常的事情,李承乾近日睡眠总是不好。

    张阳建议道:“太子殿下要多锻炼身体,正值壮年只要稍加锻炼,不用喝汤药的,汤药喝多了反倒是身体的负累。”

    “所言极是,孤会注意的。”

    夫妻俩告辞离开了东宫,太子与太子妃苏氏相送,一直送到了朱雀门。

    这对夫妻对东宫恩情很大,太子殿下从小身体就不好,经过张阳建议之后,太子身体有所好转。

    而有情人终成眷属,太子能顺利成婚,汝南公主与县侯都花费了不少心力。

    见过张阳之后,李承乾走入了甘露殿,向父皇禀报着。

    李世民翻看着卷宗,“朕让你去请这对夫妻相见,是不是太过冒昧了。”

    李承乾躬身道:“父皇,儿臣本就想见他们夫妻。”

    “嗯,你说吧。”

    “喏。”

    李承乾将东宫的对话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嗯,原来他早有精简礼部之念,为何早些年不送奏章来朝中。”

    李承乾帮着解释道:“或许是张阳早早就离开了礼部,便不好再过问。”

    李世民颔首道:“你且退下。”

    “喏。”

    又多嘴说了一句,听父皇的语气又不悦了。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李承乾失落地走出甘露殿,与张阳相关的是是非非都不能轻易提及。

    父皇与骊山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岂是三言两语可以化解的。

    长安东市,南面的小巷子也有了生机,有了新的名字叫作永宁坊。

    这里不像当年那般冷冷清清,地上的青苔也被人铲去了,偶尔街巷中还有三两个孩子跑过。

    来到一间老宅院前,张阳伸手推开这扇门,老旧的门发出吱呀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