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不甘心的失败者

    第八百五十七章 不甘心的失败者 (第2/3页)

吓人呀。”

    “他是坏人。”

    “坏人都长这样吗?”

    “我怎么知道。”

    小清清不耐烦地应付弟弟的一堆问题,找欧阳询老先生要了笔墨和纸,便又来到村口。

    一张木板提来,拉开木板下方的四脚,它就成了一张桌子。

    崔仁师提笔开始书写,洋洋洒洒写了百余字,又道:“嗯,老朽死后此书会有后人保管,你且放心,放心……”

    他说着话,拿着一卷纸拄着拐杖离开了。

    “爹,他是坏人。”小心安回道。

    “走,回家吃饭。”

    “好。”

    姐弟俩匆忙跟上爹爹的脚步。

    因熊大与熊二这些天又要耕地,所以不能陪着两位小主人。

    骊山不养闲人,骊山的熊都要耕地,骊山的牛失业了,然后牛抢了驴的活,去拉着村子里的货物。

    后来村子里的驴与狗生活在一起。

    再后来村子里的狗急了,它们会将驴赶得远远的。

    出于道义,骊山没有杀了这三头驴,而是用一头一百钱的价格卖给了龙武军。

    从此驴的生活更苦了。

    崔仁师去了长安城,他本是朝中的殿中侍御史。

    当初李政藻出事正值朝中休沐,那时他就觉得世家要出事了,便在那时候一直走动在中原几家之间。

    后来真的出事,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

    这三年一直没有给陛下一个交代。

    承天门前,杜正伦就站在这里迎接老人家。

    崔仁师老眼看了许久,才认出门前这人,低声道:“原来是正伦。”

    “见过老先生,多年不见了。”

    “嗯,多年不见了,当年老夫任职度支郎中,陛下觉察账目有误,还是你来提拿老夫的。”

    年过四十的杜正伦行礼道:“那是贞观四年的事了,不过当年就已查清了,都是误会。”

    崔仁师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入承天门缓缓道:“如今……”

    “如今下官已是太子左庶,与马周,郑公一起督促太子学业。”

    “嗯,不知不觉过去这么多年了,朝中的人老夫都不认识了,差点也不认识你了。”

    “老先生此番是来……”

    “告老。”崔仁师叹息道。

    杜正伦陪同着老先生来到武德殿外,不知道这位老先生与陛下说了什么,老先生出来时已经脱去官身。

    走出皇城出了朱雀门之后,崔仁师又去见了赵国公。

    崔仁师来到赵国公府邸,这里来来往往的侍从众多。

    走入正堂,长孙无忌已经备好了茶水,“老先生请坐吧。”

    崔仁师点头坐下,低声道:“老朽去见过张阳了。”

    “老先生以前没见过他?”

    “嗯,当初卢承乾被流放之时,老朽就想要见他了,以前远远看过,再一看他已有了变化,老朽觉得他是一个很棘手的年轻人。”

    “如何棘手?”

    崔仁师的手指摩挲着茶碗的边沿,眼神看着茶水,“他很年轻,很沉稳,有点脾气但不放肆,有手段又有耐心,嗯!看出来的只有这些,便觉得棘手了,许国公向来有识人之本领,他可见过张阳?”

    “见过。”长孙无忌回道:“舅父说他是个不择手段之辈。”

    “嗯,许国公识人向来不会错的,那赵国公以为呢?”

    长孙无忌回道:“他很骄傲,他对是非观有不一样的看法,骊山学识更有睥睨天下之势,从他迁居骊山之后便不再藏拙,为人谋算很深,如老先生所言是个很棘手的人,年轻一辈无人可比。”

    “少见赵国公对人有如此高的评价。”

    崔仁师说罢,笑了,笑得甚是欣喜。

    长孙无忌看不懂这位老先生在笑什么,又道:“朝中青年才俊众多,有不少正是骊山门下,以后张大安,裴行俭,薛仁贵,上官仪。”

    崔仁师眼里只有张阳,对其他人没有兴趣,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低垂着头道:“张大安年纪轻轻就是礼部尚书,这又如何?其人欠缺阅历经验,过早任尚书之列,不是好事。”

    “裴行俭,薛仁贵出身河东,早早被张阳招揽,西征建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