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真弟子

    第八百七十一章 真弟子 (第2/3页)

手作揖爽快道:“下官,明日就去安排这些,还请县侯放心。”

    “还有。”李治转过身又道:“裴府尹,我们骊山主旨向来都是趋向群众的,群众与生产力乃是我们骊山根基,先前府尹修缮田亩就做得很好,往后便如此做事,多关照各县乡民。”

    李治满脸的笑容,“现在,我们是同袍了。”

    这个晋王殿下表现出来的气度不咄咄逼人,也不是那么地和风细雨。

    裴行俭连忙道:“嗯,同袍。”

    满意地点头,李治带着人走出了京兆府。

    裴行俭脱力地坐下来,松了松脖颈处的衣襟,大口出着气,重新将三样物件拿了出来。

    这骊山弟子还真不好当,晋王殿下这般年纪就有如此气场,不敢反驳半句。

    不是晋王的气场有多大,是在晋王背后的骊山,令人喘不过气。

    骊山不是天家,却在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陛下曾说过骊山乃社稷重器。

    这关中大地好像有两个手掌,一个是天可汗,另一个是在长安城东面的骊山。

    晋王殿下回到了宫中,一个皇子回宫没有在朝中引起太大的动静。

    而晋王也保持着自己的低调,平日里与狄仁杰张柬之他们玩耍,闲暇之余便在长安城走动。

    晋王是个好孩子,不论朝中还是皇宫的人都喜欢这个孩子。

    这孩子还会主动去问询长安城的民风如何。

    李世民觉得这么一个皇子不能整日无所事事,便让李治去了中书省,帮着褚遂良做事。

    褚遂良现主持着朝中用度,还要照顾一个皇子,更觉心力交瘁。

    带皇子做事是许多臣子都得不来的机会,褚遂良心中又是火热的高兴,又觉得煎熬。

    李治得到父皇的意思,便来了中书省帮着褚遂良做事。

    公孙小娘子依旧站在一旁,始终跟在晋王殿下身侧。

    李治本想做更大的事,碍于父皇的吩咐暂时停下了计划,帮着褚遂良处理朝中的账目。

    “晋王殿下,这些事下官来办便好。”

    褚遂良一脸的苦笑,看晋王殿下已在看着卷宗了,不敢阻拦,赔笑着。

    李治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神色凝重道:“这么多的事,褚侍郎能办得过来?”

    褚遂良回道:“下官能看完的。”

    内心直呼,希望晋王殿下不要祸祸下官。

    李治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下一道算式,几番换算后低声道:“兵部的这个账目有问题,购置军中皮甲用了三千贯,购置十石的生牛皮回钱却只剩下了三百贯,少了五百贯。”

    “嗯?”褚遂良讶异,使劲眨了眨了眼,算这么快?

    李治又在纸上写了一个等于号,而后在等于两边各写上算式,两边的价目一核对,等于号成了大于号。

    褚遂良看不懂算式却看得懂算法,他自己也盘算了一番,还真是这般。

    当即写了一份文书,让人去查问,就知道这个兵部尚书侯君集办事不靠谱。

    李治的算法很好用,褚遂良发现如此一来算起来更快了,受用极了。

    “褚侍郎,本王不是来添乱的,是来帮忙的。”

    “啊……哎。”

    褚遂良迟疑片刻,又重重一点头。

    看晋王已将这个中书侍郎唬住了,公孙小娘子站在一旁偷笑着。

    只是半日,李治就帮着褚遂良将账目整理了大半。

    等褚遂良回首一看,晋王殿下不仅将六部的账目盘算清楚了,好像各项账目归类写在了一张纸上。

    李治淡淡道:“如此一来褚侍郎不用一卷卷翻看,只要看这张图表就能知晓是否有错漏。”

    接过纸张的时候,褚遂良咽下一口唾沫,明明是冬季他的额头愣是有了一些细汗。

    李治缓缓道:“记得当初在尚书省就有了这等记账法,为何现在朝中还在用这样落后又容易出纰漏的账目。”

    “实在是……”李治叹息道:“实在是太落后了,难怪姐夫常说朝中跟不上骊山的脚步。”

    褚遂良连忙道:“下官受教了。”

    李治又想明白了,继续道:“说来也不怪朝中不求变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