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骊山告关中书

    第八百七十二章 骊山告关中书 (第2/3页)

  领头的人正是徐慧的弟弟徐齐聃,还有几个江南的族亲。

    徐齐聃看着十四岁的模样,穿着得体,一副文人样。

    “弟弟,来见过县侯。”徐慧正色道。

    “小子齐聃见过县侯。”

    张阳颔首道:“辛苦你们了。”

    徐齐聃躬着身低着头道:“小子说不上辛苦,其实自学成之后便想要游历,又不知去何处。”

    当年徐齐聃是跟着徐孝德一大家子一起来长安城的,后来他学成要回乡,正巧遇上了贞观十一年的江南茶叶之争。

    那段时间他就是徐慧在南面的话事人,现在徐氏拥有江南地界最多的茶农。

    现在才从南诏来到关中。

    徐齐聃身后足足有六十架马车,马车上皆是铜矿,“禀县侯,沿途上有不少官吏盘问,按照姐姐的吩咐,我们私自写了南诏王的国书,声称是南诏进贡,这才顺利过关。”

    张阳低头看向徐慧。

    徐慧也是抬头眯眼笑着。

    这丫头向来聪慧,已是能够独当一面了。

    张阳揣着手接过那份他自己写的国书,皱眉道:“我回去给你盖个印,往后过关运送会更方便,以后你就留在关中,不用这么奔波,这些事情交给南诏的人就可以了。”

    徐齐聃回道:“小子正想去见见父亲和母亲。”

    “嗯,你爹在路上了也快到了,是来接你回去的。”

    徐齐聃又拿出一份书信,“这是南诏现在的形势,独罗被带回来了南诏,为了稳妥起见南诏人还需要这个人号召,他此时是南诏的大臣,但南诏的实权依旧在当初县侯派出去的那些人手中,其中有两位各带一千兵马南征了。”

    张阳看着书信中的内容。

    “县侯应该派人去南诏主持各项事宜,南诏的大权要握在骊山手中才是。”

    闻言,张阳回头看去,见是王公公在说话。

    这位老人家在宫里久了,现在还穿着宫中内侍的衣袍,如此他才觉得依旧是在为天可汗做事。

    张阳收回目光,“我会安排的,你们留在骊山用饭吧。”

    徐慧拿着账目,带着几个骊山的女孩子开始统计铜矿的数量。

    徐齐聃与他的江南族亲走入骊山,在这里用着饭食。

    “师父,弟子这位胞弟如何?”

    张阳点头道:“是个很不错的孩子。”

    徐慧有些骄傲道:“他八岁就能背诵文章诗篇了,是少年才子。”

    “你觉得该如何安排他更好。”

    徐慧双手背负,又道:“其实爹爹身边还有一个弟弟,齐聃在父亲身边多留几年,往后他就留在南面主持家中事宜。”

    这毕竟是徐慧家的家事,张阳不愿多问,又道:“这些铜矿质地如何?”

    “很不错,上好的铜料锻好之后便是精铜,如此一来骊山不用再被朝中限制资源,而在生产上掣肘了。”

    武士彟带着人将这些铜矿运入骊山,至于分量还要等烧出精铜之后才能统计。

    短时间内,骊山不再缺铜了。

    徐孝德匆匆坐着马车而来,他是来寻自己的儿子的,毕竟是家中的长子,说不担忧是假的。

    “老徐,你儿子好好的,我们骊山又不会对他做什么,看你紧张的。”

    “县侯说笑了,只是家中对这个孩子挂念得紧。”

    徐慧正在和她的弟弟说着话,这姐弟两有不少话语要交代。

    张阳对徐孝德道:“打算送你们家一台蒸汽机。”

    “县侯,这……”

    “你别急着拒绝,不只是要给你们家,辽东也需要,是能够装在船上的蒸汽机。”

    徐孝德抚须道:“县侯,这蒸汽机实在是不敢收,下官不过一介文人。”

    “用得上的,蒸汽机是骊山的心脏,这是我们的骊山的规划。”

    徐孝德叹道:“老夫年纪大了,往后这些事都让慧儿做决断吧。”

    张阳拍了拍他的后背,安抚道:“最近朝中如何?”

    徐孝德忧心道:“朝中正是休沐,昨日有奏报送入朝中,河北各地担心这一次雪灾会影响耕种,来年有许多事要安排。”

    张阳道:“所以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