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无解的题

    第八百八十章 无解的题 (第2/3页)

制定的,以前骊山也劝过你们,生产要严格,往后就能避免许多麻烦。”

    “魏王殿下,我们往后一定都听骊山的。”

    “对,我们都听骊山的。”

    李泰的目光扫过众人,淡淡道:“现在开始所有的作坊都按照朝中的要求来改建,至于耽误的经营骊山可以先让你们赊着,过了农忙时节再补上。”

    长安城十二县有七个县与骊山有了合作,包括耕种果蔬与作坊生产,开了这个头之后,就停不下来了。

    武士彟低声道:“为了满足关外的肥皂需求,今年开始骊山要将肥皂作坊也下放出去,先建设五座肥皂工坊,往后挑选其中三座较好的来经营,骊山直接给予秘方,以后骊山不出肥皂了。”

    闻言,一众县丞都激动了起来,肥皂是一块大蛋糕,骊山说不要就不要了,这对各县来说都是一个富贵机会。

    别看这些县丞一个个口中说着全听骊山吩咐,还不是想要利益,有了利益他们才会更好地做事。

    要不是因为姐夫的要求,李泰真不想参与这些事,到现在还有些懊悔当初让上官仪离开骊山。

    应付这些县丞让人感觉很疲惫。

    李泰懒散地撑着下巴,手里拿着一份账册低声道:“各县按照朝中的规制进行重建或改建,谁家先完成了朝中的要求,就将肥皂的生产任务给予最先得到朝中许可的五家。”

    “喏!”

    众县丞急忙应声,脚步匆匆地离开,生怕耽搁半分。

    走着走着,成了快步,最后有县丞跑了起来。

    李泰皱眉道:“别看那几个须发都白了大半,跑起来倒挺快。”

    武士彟问道:“当真要将肥皂的秘方交出去吗?”

    闻言,李泰终于坐正了,他气馁道:“肥皂的秘方很简单,简单的制造工序早晚会被寻出来,在肥皂的生意上骊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利润,而且肥皂越来越廉价了”

    “现在的骊山正在往更精尖的生产上突破,肥皂的生产很简单,对骊山来说价值已没有这么高了,落后的产业留在骊山只会耽误生产力,与其耗费骊山的资源和人力,不如分出去。”

    “从而满足中原各地的需求与关外的需求,用姐夫的话来说这是必然的趋势,骊山留不住的就不用留,骊山没必要留的产能,早点抛出去为好。”

    “将更多的资源用在需要的生产上,造铁造铜便是骊山的头等大事,骊山要从生产货物的阶段转变成制造生产工具。”

    “掌握人力资源后,再掌握了生产工具,那才是上游位置。”

    李泰站起身,放下了手中的笔,“应国公可明白了?”

    武士彟问道:“下一个要抛出去的是什么?”

    “造纸。”

    李泰走到屋外,被冷风一吹又是一阵哆嗦,天气乍暖还寒。

    忽有一阵风吹过,也会冻得令人打摆子。

    一直走到骊山的铁匠铺,这里的大炉子烧着时候很暖和,在工厂内只能穿着单衣,在这里劳作一两个时辰就会浑身大汗。

    从一个个的炉子间走过,李泰走入了工厂后方的房间,这里有三个车间,江师傅和阎立本就在这里。

    “把那些县丞赶走了?”

    李泰点头道:“办妥了,这些事对本王来说太简单。”

    阎立本无奈笑了笑,“对魏王殿下来说是简单的,对朝中来说却是举步维艰。”

    “思考方式要懂得变通,在骊山有个乌鸦喝水的故事,不把石头丢进去就喝不到水,朝中不懂变通,就容易原地打转,这就是他们一直落后骊山的原因。”

    说这话的时候,李泰眼神中多有无奈与厌烦。

    阎立本笑道:“其实朝中的事比喝水难。”

    江师傅正在用卡尺测量着一个零件,李泰走到这台拆开的蒸汽机前,“有解决办法了吗?”

    江师傅将眼镜放下,从这个眼镜送下来之后,就十分珍惜,他老人家总是将眼镜放在一个木盒子中。

    阎立本回道:“老夫看过骊山的书籍,物体的运动规律是无法改变的,蒸汽机车的向前运动,到了一定速度之后便会产生惯性。”

    说着话,他推动了铁块来演示过程。

    李泰颔首道:“所以说蒸汽机不能说停下就又停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