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进一步集权

    第八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进一步集权 (第3/3页)

是骊山在中原各地的分院安排。

    骊山要开设分院了

    张阳颔首道:“在江南开设我们的分院,东海这片地我们一定要拿下,交给小慧的弟弟徐齐聃安排,他是一个心气很高的孩子,给他一些历练。”

    “那辽东的给谁?”

    李玥记录着这些。

    “辽东的分院交给温挺来安排,他在辽东多年,明白辽东的局势。”

    李玥低声道:“高昌的分院还是交给高昌人?”

    张阳笑道:“就用高昌人吧,壹号就在高昌,让他为骊山开设分院,一来信得过,二来他是高昌人,比我们自己派人过去更合适。”

    最后,夫妻俩的目光落在了南诏。

    张阳思量道:“独罗是南诏人,如果他能够对骊山绝对地忠诚,那么南诏人也会对我们忠诚,这样一来骊山在南诏建立分院就顺理成章了。”

    李玥低声道:“嗯,夫君向来喜欢顺理成章。”

    “如果南诏人对骊山不够忠诚,我们就算在南诏建立了分院,也早晚会被拆了的。”

    夫妻俩的目光对视在一起,安静良久。

    李玥笑道:“给独罗财富,让他在南诏做一个富有的人。”

    张阳摇头道:“财富算不得什么,这还不够,我可以许诺,以后将南诏王的位置还给南诏人。”

    她冷哼道:“南诏是骊山的家业,怎么能还给南诏。”

    “听我说完。”张阳继续道:“南诏迟早会是大唐的,也早晚要卖给你父皇,骊山不可能永远自立为王,你父皇是什么人,他会允许骊山称王南诏?”

    “照我看,你父皇现在已经在考虑怎么将我生吞活剥了。”

    李玥忽然笑了,她扶着细腰轻笑道:“骊山可以掌握财富,能够得到南诏的钱财,可在父皇眼下称王称霸,早晚要死。”

    “对。”张阳揣着手忧心道:“媳妇能够理解我,真是太好了。”

    “我和小慧与小武商量,开个好价钱卖给父皇。”

    “也好,反正你不会让骊山亏钱的。”

    “爹,娘,弟弟饿了。”小清清站在门前小声道。

    “姐,我不饿呀。”小心安天真地眨了眨眼。

    “你饿了,只是你忘了。”小清清瞪了这个笨弟弟一眼。

    “对,孩儿饿了。”小心安顿时服了软,回话道。

    李玥起声道:“也不知道婶婶今天准备了什么吃的,娘去看看。”

    张阳坐在书房中,还在思考着转速与动力的问题,就听到了屋外姐弟俩的对话。

    “姐,你是不是饿了?”

    “你不饿吗?”

    “弟弟吃过糕点了,宫里送来的糕点可好吃了。”

    “我不吃宫里的东西。”

    ……

    听着姐弟俩的谈话,张阳又陷入了沉思,当初皇帝想要女儿成为皇后的弟子,得知要去宫里住。

    她很抗拒,现在也很抗拒宫里送来的衣物与吃食。

    儿子的天分很好,他善良又天真。

    女儿有些固执,还有些狡猾。

    贞观十四年的春季,大唐的朝政机器忙碌运转,尤其是裴行俭,他最近只睡两个时辰。

    忙到深夜后,还要早起,亲自询问各县的情况。

    皇帝开始涉足作坊生产,对朝中来说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只要给生产许可,作坊就必须向朝中提供赋税。

    没有地方县府给予的生产许可的作坊,都会被拆除。

    到了五月,关中各地的作坊基本上都改制完成。

    皇帝很轻松地抓住了生产的源头,也完成了朝堂对商人的进一步控制。

    这是李唐江山对中原的进一步集权,当皇帝尝到了甜头,这个方略开始在中原各地施行。

    往后的大唐抓着生产的源头,中原的经济流动也以赋税的形式开始出现在一份份文书中。

    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忧,集权的本质会让关中的生产进入一种固化状态。

    当这个方略开始施行时,最先得到益处的便是骊山。

    只要是与骊山合作的作坊,地方县丞都会为他们提供方便。

    至于原因?无他,就是骊山的生产一直都是最前沿的水平,与骊山合作的乡县都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