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纪王李慎

    第八百九十一章 纪王李慎 (第2/3页)

了十四年,这十四年一直以来还算是勤勉。

    李玥低声道:“只怕皇兄再这么下去,他自己都会把自己逼疯的。”

    “给回信了吗?”

    “还没有。”

    铺开纸张,张阳写了一封回信,太子需知民事,需知乡民之苦,若长久高居东宫,且看不到社稷辛苦,亦会耽误心智。

    臣向来秉持社稷之重在于万千黔首,即群众才是社稷的主体,脱离的群众会让一切都不长久,皇子需亲自下乡历练,忆苦思甜,增长见识,开拓心境。

    书信送去了长安城,张阳觉得李承乾之所以会这样,多半是李世民这位父皇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对皇帝的教子方式也不敢苟同。

    现在的皇帝这般地优秀,又是万人敬仰的天可汗,下一任储君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要收成?要建功?可能李世民对儿子的期许根本就没有这么高。

    张阳笑道:“太子需要走出来,只要他走出来了,往后也会好不少。”

    “嗯。”李玥气馁道:“夫君这姐夫不好当。”

    “是呀,所以媳妇你要体恤我,家里这么多事,这么多的弟弟妹妹都要我看着,还有太子晋王和魏王,你父皇不管,我再不管,这个家迟早要乱。”

    长安城,李世民穿着黑袍便服坐在崇德坊,身边也站着穿着常服的李君羡。

    崇德坊的人很多,也显得天可汗对自己的个人魅力十分自信,根本不怕这个时候会有人刺杀。

    而这里的人没有注意到,此处坐着一个皇帝。

    李世民正看着骊山的书信,见李君羡这般的紧张,笑道:“已不是当年了,朕哪还有这么多的仇人。”

    李君羡这才将放在刀柄上的手收回来,依旧默不作声地盯着四下。

    皇帝的目光看去,见到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正在与人侃侃而谈。

    一时间都快忘记了,韦贵妃的儿子李慎已长这么高了。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养在骊山,像李慎,巴陵公主,普安,晋安这些孩子还养在宫中。

    只是相比来说,这些孩子没有骊山出来的那几个耀眼。

    时光飞逝,从艰苦的贞观初年走来,现在已物是人非。

    李慎也朝着这里看了看,面带笑意。

    等李世民走出这处酒坊,李慎这才快步走来,“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牵着他的手,就像是个寻常的父亲牵着儿子,“刚怎么不来问安?”

    李慎回道:“儿臣知父皇出来散心,不敢打扰。”

    “那现在为何又来打扰了?”

    “儿臣有个请求,想请父皇答应,但碍于酒坊内人多眼杂,又怕冒昧。”

    李世民抚须笑道:“嗯,你有什么请求?”

    “孩儿想与晋王兄一起玩,但母妃一直不允许。”

    “无妨,你以后可以寻稚奴玩。”

    “谢父皇。”李慎说着话,目光抬眼看去见到父皇的笑容,心里也高兴。

    回宫前,李世民让李慎独自去寻李治玩,就这么回了宫。

    因骊山的一封书信,李世民让李承乾出去走走放下手中的所有事,去盯着各县的作坊运作。

    可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太子不能在东宫继续协理政事。

    太子的车驾在前头,太子妃的车驾在后头,出了长安城车马停下了,似乎在考虑要去哪里。

    不多时,有人骑马而来,再仔细一看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长乐公主李丽质。

    李承乾走出车驾,问道:“丽质,你这是来做什么?”

    李丽质穿着一身白色的男子衣袍,正提着缰绳道:“姐夫说了,让皇兄巡查各县的作坊运作,便在高陵县安排了住处。”

    “嗯,孤此番出来,倒是没有想过要去何处。”

    “姐夫还说了,皇兄久居东宫对心智不好,人要出来走动,要多与他人交谈,高陵县正在与临潼以及京畿东道各县商议作坊开办事宜,由裴府尹与江夏皇叔主持。”

    “此番前往高陵乃是最好的去处。”

    李承乾向着骊山方向作揖行礼,“让张阳费心了。”

    李丽质笑道:“皇兄不用这么客气,姐夫向来当我们是自家人。”

    “自家人?”

    李承乾释然一笑,“他确实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