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清醒的人

    第九百零一章 清醒的人 (第2/3页)

更大一些。

    张阳不是礼部尚书了,现在的礼部诸多事宜都在张大安手中。

    今天一队兵马从河西走廊回来了,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钨矿。

    甚至在河西走廊已有靠开采钨矿为生的人。

    骊山对钨矿有无止尽的需求,不论是将来用来锻造钨钢,还是眼下的需求,这东西越多越好。

    中书省内,岑文本刚忙完了今天的事情,他与高季辅准备一起去用饭。

    “岑中丞下官今日不能一起用饭了。”

    岑文本笑道:“季辅家中花用不多,饭食酒钱你不用担忧。”

    高季辅又道:“下官家中有事,是正业在曲江里置办了一处宅院,要叫下官这为父的去看看新家。”

    “曲江里的房子?”

    “正是。”

    岑文本倒吸一口凉气,“你……”

    又是欲言又止,自曲江里坊市修建以来,那里的地价不便宜,多是权贵人家才能买得起。

    高季辅的儿子高正业在那里置办了宅院。

    以前看到他的生活很清贫。

    他解释道:“是正业前两年在河西走廊为县侯办事,回了长安之后,又在帮着骊山经营坊市,如今也娶了妻子,正好在曲江里置办了宅院,岑中丞可否一同前去。”

    岑文本尴尬一笑,“原来是你的儿子跟着骊山发了财,也对,跟着骊山做事的人都赚了很多银钱。”

    高季辅又是行礼,“让岑中丞见笑了。”

    当初一个靠着朝中同僚接济的人,现在成了富户,甚至比朝中绝大多数人都有钱。

    岑文本心里有了落差,回道:“午后还有事要处理,就不去了。”

    “那下官就先告辞了。”

    “嗯。”

    入秋之后的关中风大了不少,岑文本一个人来到一处酒肆,不用他开口,懂事伙计就准备好老三样端上了桌。

    不多时李义府也来了。

    岑文本吃着饭食看了他一眼,“这里的厨子不是骊山出来的,手艺差了一些,太好的酒肆寻不到位置,来这里应付一下,义府不要嫌弃。”

    李义府盘腿而坐,“褚遂良向陛下进谏了。”

    岑文本点头,“嗯,知道。”

    “他想让狄知逊从河西走廊回来。”

    岑文本嘴里嚼着饭食道:“狄知逊在河西走廊有四年了吧。”

    “自张左丞迁居骊山起,狄知逊就奔赴河西走廊至今,可现在礼部还没找到能够代替狄知逊的官吏。”

    “义府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河西走廊是重地,后有李绩大将军屯兵在后,又有互市在前,贸然换人确实不妥。”

    “岑中丞以为此事当该如何。”

    相比李义府的着急,岑文本显得淡定得多,他回道:“下旨了吗?”

    李义府摇头道:“没有。”

    岑文本笑道:“既然陛下没有下旨,又没有经过朝议便不会轻易召他回来。”

    “可……”

    “不用说了。”岑文本打断道:“知道褚遂良进谏是说狄知逊给骊山县侯办事,而不是给朝中办事,想要引起朝中的嫌隙,从而让狄知逊回来。”

    李义府压低嗓音问道:“他是私心还是公心?”

    岑文本沉声道:“这不重要。”

    “那他一定是为了私心。”

    “你是个狭隘的人。”

    李义府回道:“他有私心,下官狭隘又如何?”

    岑文本放下碗筷,神色中不满吃饭被打扰,缓缓道:“此事礼部不用着急,朝中自有定论,让不让狄知逊回来也不是褚遂良一个人说了算,请回吧。”

    眼看对方要赶人了,李义府站起身作揖道:“多谢岑中丞指点。”

    “往后就在中书省相见,不用私下来寻,以免他人误会。”

    “告辞。”

    李义府走出了这一处酒肆,转身走入另外一个街巷,许敬宗正在这里与几个西域人交谈。

    虽说他已不是礼部尚书,当年留下的眼线还在。

    李义府走到一侧道:“岑文本不愿意与下官走动。”

    许敬宗叹道:“你就是太急了,这样的人不是你能够拉拢的,不要觉得他与骊山县侯走得近,就能够给你李义府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