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学无止境的数术

    第九百零二章 学无止境的数术 (第2/3页)

 “且等铁路完工。”

    侍卫回道:“魏王殿下,都拉出来了,一共一千贯。”

    今天一千贯,过几天又是三五千贯,银钱花出去越来越多,还看不到钱回来的时候。

    李孝恭的身边围着一群孩子,一个个正在讨要着饴糖。

    听着李泰侍卫的禀报,这些侍卫跟着李泰做事,物理学识也不差。

    当初李泰未及冠娶亲的年纪就跟着来到骊山,到了这里就是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来这些人尽职尽责,他们的家眷也都住在了骊山。

    有些时候,李泰的侍卫队也算是半个研发团队了。

    “魏王殿下,银钱都备齐了。”

    他又重复了一句。

    李泰站起身一边走着一边讲,“最烦这种数钱的事了,烦死人,烦死人了。”

    将库房的门关上,张阳又上了锁,揣着手转身离开。

    抬眼一看,天气还灰蒙蒙的,站了片刻雨水便落了下来,落在了脸上。

    只是开始的一滴两滴,接着是三滴,接着是一片片的雨水迎风落下来。

    张阳走到了老师以前的住处,这间宅院至今还空置着,一年多了,这里没人再踏足过。

    推开老旧的房门,还能看到老师的轮椅,轮椅上的灰尘很厚。

    这是村子里最好的几间房子之一,宅院很大,打开窗户阳光就能照进来。

    屋檐下有个木桶,这个木桶放在屋檐下也很久了,有了积水,底部有了青苔。

    张阳在屋檐处坐了下来,铲去青苔,又打了一桶水。

    从墙角拿起扫把,扫把上的竹条全部脱落。

    重新将其绑起来,往屋内撒了一些水开始扫地。

    看到老师常用的药碗,张阳看着空碗怔怔道:“老师呀,你这一走已是一年多了,也不让师母在这里留个灵位。”

    风吹过的时候,雨水也跟着飘进来,手背上沾了雨水,感受着这股凉意,似有回应。

    张阳缓缓站起身,看着屋内的陈设,一个人将这里收拾了一番,恢复了当初的模样。

    “现在是雨天,我等哪天晴朗了再来收拾。”

    不多时,李玥带着孩子也来了,她看着屋内的夫君沉默不语。

    张阳转过头看到自己的媳妇。

    夫妻俩目光对视,心意彼此明白。

    “想到今天的日子就知道夫君会来这里。”

    “嗯,老师就是在今天离开骊山的。”

    李玥气馁一叹,“师母再也没来骊山看过。”

    张阳牵着她的手,一起走着,“我至今不明白老师当初回了长安到底和长孙无忌说了什么。”

    “如果老师特意安排,将来会知道的。”

    “老师明知我不喜这种感觉,他还这么做,正如长孙老匹夫所言,死了还要算计人。”

    这个时代,张公瑾是自己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如果没有他,张阳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连女儿也在缅怀着这个师公,以前她不知道,现在她懂事点了,也知道了师公离开人世,再也不会回来了。

    如果她的师公还在世,可能还在与她说着当年天下英雄,各路豪杰之间的故事。

    人间事多有意难平,也有很多的含恨不如意。

    就像是温彦博老先生的离开人世,哪怕他能多活一两月,也能够听到大唐收复高句丽,将当年的汉四郡收回来的旨意。

    大唐做到了前隋没有办成的事情,现在也只能将这些事写下来,烧去给老先生,如此告知他现在的大唐是何其的强大。

    大唐弥补了前隋的遗憾,大唐开辟了安东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四夷又一次向中原大地臣服了。

    天可汗受四海敬仰,就连远在西方的高卢人也能到大唐朝贺。

    这是何等的盛况。

    而他们的理想,便是大唐能够强大,大唐能够征服四海,能够收回属于中原的领土。

    可这些事,温老先生与老师都看不到了。

    今天的师父与老师心情很低落,小武与小慧都看得出来,说话时特意压低了语气。

    半月后,张阳时常去钟楼上检修,这个钟时常会出现故障,内部的齿轮容易卡住,张阳给它上了油,重新拧住螺丝。

    放下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