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

    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 (第2/3页)

俩人时常吵架大闹。

    但天可汗是宽容的,他一次次忍下了那些县候的放肆。

    要说这位县侯立功不少,早该位列凌烟阁了,至于为什么没有登上凌烟阁,可能是因为天可汗的英雄气概下,还有一点小私心。

    这也无伤大雅,张阳还年轻,天可汗也正值壮年。

    除了天可汗,西域和突厥也甘愿做骊山的小弟,四方馆的使者除了对天可汗效忠,还会对骊山顶礼膜拜。

    无它,因骊山一手掌握着火器,一手主持着对外的战事。

    无论是阿史那杜尔或夷男可汗,又或者是松赞干布,他们都还活着。

    阿史那杜尔与骊山化干戈为玉帛,骊山给了薛延陀的夷男可汗第二次机会。

    听说这位骊山县侯与松赞干布还成了朋友,尽管松赞干布常说骊山县侯的手段歹毒。

    可眼底里依旧佩服天可汗与骊山县侯。

    正因如此,长安诸多外使对骊山也是崇敬的。

    如果张阳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他若杀了松赞干布和夷男可汗,或许不会有这么多人追随骊山。

    狄仁杰想着,张柬之也不会这般地敬重骊山县侯。

    许敬宗的话语让狄仁杰沉默了,他见过那些给世家做事的恶徒

    狄仁杰继续思量着,人心是复杂的,恶人的存在是环境造成的?

    或者说世家的压迫与剥夺,要让他们成为吃人的恶魔,他们愿意吗?他们无从选择。

    贞观十四年的秋季很平静,皇帝又一次给了骊山旨意,要让他们铸造火炮。

    得来的结果还是拒绝和抗旨。

    皇帝出了皇宫,看着秋季的景色,身边跟着长孙皇后。

    “观音婢,你要注意身体。”李世民目光担忧地看着皇后,见她又咳嗽了。

    长孙皇后摆手道:“只是受凉了。”

    一旁的宫女连忙递来一碗茶,“皇后,这是骊山送来的红糖姜茶,说是秋季喝最合适。”

    长孙皇后笑着接过茶碗,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嗯,很好喝。”

    宫女又道:“还很滋补的,听说汝南公主经常在秋季喝这种茶。”

    皇后感叹道:“是呀,该好好调养的。”

    李丽质又来看望父皇与母后了,她穿着一身简单的素衣,正在炉子边煮着茶水。

    “丽质,你明年就二十了。”长孙皇后溺爱地看着她。

    “女儿还不想出嫁。”李丽质牵着母后的手低声道。

    “你呀,就是在骊山久了。”皇后笑起来的时候有了不少皱纹,低声道:“你看看这长安城,还有谁家姑娘没有嫁出去的?”

    李丽质满不在乎地道:“女儿不着急,再者说骊山还有很多姑娘二十多岁了,也没有嫁出去。”

    皇后无奈摇头,也由着这个女儿了,谁让她是宫里最得宠的孩子。

    “母后与你父皇也年过四十了,就想看着你嫁出去。”

    李丽质靠着在母后身边,像极了小时候的模样,

    长孙皇后眉眼笑着,说着话就忘了喝碗中的姜茶。

    李世民看着李恪与他的儿子,李恪的儿子名叫李仁,是个邋遢的小子。

    皇帝一家子都在这里散心,只有陛下一直郁郁寡欢。

    陛下对骊山一次次抗旨耿耿于怀。

    一个太监小声道:“说不定骊山在密谋造反。”

    一位年老些的太监道:“骊山县侯是驸马,不会造反的。”

    “那骊山这般抗旨是做什么?”

    “咳咳咳……”

    身后的咳嗽声传来,几个太监当即噤声,回头见到是晋王殿下,他们陪着笑脸。

    李治不悦地看了这几个太监一眼,沉声道:“若是再听到你们说这些,都去修昭陵,不用在宫里留着的。”

    闻言,他们扑通,扑通地接连跪下。

    跟在李治身后公孙小娘子也是目露凶光。

    一直走到父皇与母后的身边,李治行礼道:“父皇,母后,皇姐。”

    李丽质问道:“稚奴,你清闲在外,骊山的作业可有落下?”

    李治闻言也是神情一窒,回道:“弟弟时常会看骊山带来的书籍,不敢耽误学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