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已过十年
第九百一十一章 已过十年 (第1/3页)
后续治理的事交给刘德威,他是刑部尚书,本来不用主持这种事。
经历了齐王之乱,刘德威知道齐州还是有好人的,或许是觉得朝中对这里的人有愧疚,他坚决要留在这里。
李治回头看了一眼跟在队伍中的杜行敏,向他招手。
杜行敏年方三十岁,穿着一身破落的军中官衣,策马上前,看向坐在车辕边的晋王,“殿下。”
“此番捉拿齐王,你能够劝降这千余人,你的功劳都写在了回报长安的奏章上了。”
杜行敏作揖行礼道:“谢殿下。”
李治颔首道:“打听过你的底细,往后就好好在长安城任职吧。”
听闻能够留在长安城任职,杜行敏神色欣喜,“若能在长安城任职,下官欠殿下一个人情。”
壮士一诺,重千金。
看他有意攀附的意思,倒也不矫情。
李治不想拒绝这个人递来的投效之意,离开骊山之后越发明白几个兄弟之间的复杂。
他介绍道:“这位是狄仁杰,这位是张柬之。”
“见过两位公子。”
杜行敏恭敬行礼。
两人也是报以笑容。
李治不愿意去多看李佑等人一眼,囚车就在队伍的后方,缓缓离开了齐州地界。
关中大雪纷飞,齐州的事有了结果,奏报也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这天长孙无忌又向皇帝递交了辞官奏章,还是不出意料地被驳回了。
皇帝想让骊山再造火炮,但骊山还是一样的态度,拒绝了皇帝的要求。
今天长孙无忌来到了骊山。
张阳听到赵国公来拜访还是有些意外。
李玥给要出门的夫君披上一件外衣,“赵国公又是辞官不成,又是冒雪来造访骊山,也不知是何目的。”
不知道不觉成婚十年了,夫妻俩只是一个眼神,一个笑意便能知会彼此的意思。
“我会注意讲话的分寸。”
齐州出了事,弟弟妹妹也都回到了宫中,只有两位婶婶照顾着孩子,小武和小慧捧着茶碗也坐在暖炉边,投来担忧的目光。
张阳走到屋外,迎面而来的风雪,一时不好睁开眼,只好戴上斗笠,这才舒服很多。
李玥站在屋前,看着已站在风雪中的夫君低声道:“记得早些回来吃饭。”
“嗯。”
张阳应了一声,迈步走入风雪中。
李玥关上了房门,屋内又恢复了温暖,与夫君在一起不知不觉已多活了十年,这十年风风雨雨,多少的挫折与困难都过来了。
这是最不容易的十年,往后的日子还能再困难到哪儿去,会越来越好的。
李玥对婶婶道:“把茶饼拿出来吧,最近夫君喜喝这些陈茶。”
风雪呼啸在天地间,村子里各家各户都有灯火闪烁,村子里的小道上没有行人。
张阳踩着路上的积雪,留下了一排脚印,一直走到村前的官邸中,长孙无忌正在这里。
李孝恭与李泰也在这里。
张阳脚步匆匆走入屋中,换上一脸的笑容,“赵国公。”
长孙无忌抚须道:“许久不见了,来找县侯谈谈心。”
李泰已温好了酒水,李孝恭躺在炉子边正呼呼大睡。
张阳拿过酒水道:“魏王殿下,看着点河间郡王,别被炉子烧到了。”
李泰点头去照料。
与赵国公相对而坐,给他倒上一碗酒水,温过的酒水带着浑浊的米色。
他先是饮下一口,“齐州的事了了。”
张阳点头道:“我知道。”
“陛下得了一场病,咳嗽不止,近来才有好转。”长孙无忌低声道:“听说陛下又让骊山造火炮,又被你拒绝了?”
张阳苦涩一笑,“赵国公又去辞官,也被陛下回绝了?”
两人相视一叹。
长孙无忌向来对骊山一派的官吏不和,有些时候骊山与赵国公看起来像是对手,但此刻能够如此平静地面对彼此,少有的场面。
他低声道:“不知为何,与你总有一种惺惺相惜,你我皆是陛下的外戚,又是位高权重。”
“嗯。”张阳应了一声。
有了些许醉意,长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