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再见了,松赞干布

    第九百二十三章 再见了,松赞干布 (第2/3页)

 天可汗向吐蕃小赞普贡日贡赞表示痛惜,命人送去了悼念旨意。

    松赞干布如同一具躯壳来到了骊山。

    张阳亲自在村外迎接,在冷空气叹出一团白雾,快步走上前,“赞普,节哀。”

    松赞干布低声道:“他活不长久的,很久以前就想到了。”

    带着他走在渭水河边,张阳低声道:“我不希望吐蕃出乱子。”

    “县侯需要我回吐蕃主持大局吗?”

    “禄东赞是何意思?”

    “县侯是在担心他?”

    张阳站在河边双手背负,“现在吐蕃事宜都落在禄东赞手中,您的小赞普过世了,现在他该掌握着吐蕃最大的权柄。”

    “张阳,我就在长安城,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希望吐蕃归入大唐,让吐蕃人成为大唐的子民。”

    松赞干布有气无力道:“你想怎么做?”

    “我们相识多久了?”

    “从贞观七年,已有九年了。”

    渭水河的河面结着冰,看着这位赞普的神情,他的表情十分平静,平静得不像是个失去孩子的父亲。

    张阳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不该在这个时候和你说这些。”

    松赞干布苦涩一笑,“他早晚会有这一天,这件事与你无关,也与大唐无关,对我们吐蕃人来说一个人的死了,他会有新的开始,与其拖着病体一直痛苦,不如早点开始下一个人生。”

    这番话说得很开明,说得释然。

    张阳与他道:“现在的吐蕃内部会更乱吧。”

    松赞干布道:“我们是朋友,你应该相信我,也该相信禄东赞,他不会让吐蕃混乱的,这么多年县侯一直坚守着承诺,你说过大唐的火炮不会朝向吐蕃的子民,也一直都在履行承诺,我的承诺也如雪山的积雪,终年不化。”

    “吐蕃归服大唐,往后交给大唐治理,听从大唐朝堂号令,但礼部可以给吐蕃一定治理权力,但吐蕃官吏要经过大唐筛选,如果有更好的功绩,也可以入朝为官。”

    张阳接着道:“你放心,我们会尊重吐蕃人的规矩,也会记录吐蕃历位赞普的功绩,只是往后要增加一条,吐蕃以后不会再有赞普了,而是只有大相。”

    “你想要吐蕃赞普一脉断绝?”

    张阳搭着他的肩膀低声道:“以后吐蕃都由吐蕃大相治理,你不是一直很相信禄东赞吗?第一任就让禄东赞接任,不然贡日贡赞之后只剩下了芒松芒赞,他不过是两岁大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他也能得到吐蕃人的尊重。”

    阴沉沉的天空又下雪了,松赞干布抬头看着漫天的雪花落下,此刻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我想要回家乡看看。”

    张阳对他道:“长安城不好吗?”

    “我更喜欢雪山的雪。”

    “嗯,那你回去吧,找个日子早点回家,去看看现在的吐蕃,去照顾幼小的孙儿。”

    “多谢。”松赞干布躬身行礼。

    “不用客气。”张阳扶着他,“我们是朋友。”

    松赞干布缓缓直起身子,又道:“九年了,你做了这么多,你在礼部安排了这么多事,你的野心现在才真的显露出来吧,不管是西征,还是建设都护府,或者是教化西域人,归根究底,就是你今天说出来的这番话。”

    “赞普啊,我和你是朋友,可也不愿意和你说太多话,不愿意和你说这样的人说太多话,说多了就被你们拆穿了,很没意思。”

    松赞干布终于笑了,他笑得很开心,他笑了好久,站在风雪中重重拍了拍张阳的后背,“这不是你的野心,也不是为了天可汗去做的,是你自己想做的。”

    “恩。”他面带了笑意,是在这一刻彻底看清了张阳真面目,松赞干布笑指着他,“这是你的志向,你心里一直以来牵挂的都是这些事。”

    张阳感慨道:“赞普啊,我的志向用多少钱都买不来,就算是用这世上所有的金山银山都不换。”

    松赞干布很是认同地点头,“志向是无价,有了志向才能一步步地往前。”

    小清清与小心安躲在一棵树后,本来是打算来偷听爹爹与这位赞普的谈话。

    听到这番话,姐弟两面无表情地呆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