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关中夏夜

    第九百四十二章 关中夏夜 (第1/3页)

    这些天张阳确实很忙,每日不是去山下的车间,就是去山上的车间。

    心无旁骛地打磨着电机的各个零件。

    以至于这半个月以来,张阳也不理会朝中送来的奏章,拿出一副真的要辞官的架势,对这些奏章不管不问。

    又过一个月了,家中的奏章堆积得越来越多。

    五月的关中,天气开始进入夏季,张阳在车间中,用车床不断打磨着一根铁杵。

    铁杵的表面越来越光滑。

    打磨完成之后,张阳用铜线圈将这根铁杵缠绕起来。

    连接好发电器,李泰开始测试电磁的反应,随着发电机的运作,等着两边磁石的反应。

    过了半柱香还没见到反应,悬挂在铁杵两侧的磁石也没有动静。

    李泰对一旁人吩咐道:“加大转速。”

    “喏!”

    后方的蒸汽机响起一声汽笛声,转速更快了。

    终于,两边的磁石有了反应,它们翻了一个面,悬吊着不停晃动。

    张阳看着这个反应,应该是电压不稳的缘故,正常来说缠绕着铜线的铁杵有了磁性,会让磁石翻转过来而靠近铁杵。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断地晃动。

    “魏王殿下不能再加压了。”

    李泰皱眉道:“再快一些!”

    侍卫咬着牙去收紧拉开气阀,直到一声炸响,后方的蒸汽机炸炉了。

    众人垂头丧气只好作罢。

    李泰气馁道:“还是负荷不行,原地踏步两个月。”

    张阳拿着图纸道:“我回去看看。”

    今年的五月,骊山技术院内学子,挖了一条沟渠,用来模拟束水冲沙的试验。

    将朝中那些如山的奏章放在一旁,张阳坐下来看着技术院送来的报告。

    “县侯,丁溜家出事了。”

    听到婶婶的话语,张阳皱眉道:“出什么事了?他不是在卖酱油吗?”

    自从将酱油的秘方交给了丁溜后,骊山已很久没有与他联系了,他还开了自己的养殖场,经常会给骊山送一些肉食。

    婶婶讲述到:“去年的时候丁溜置办了一个回收站,准备用来回收骊山的种种垃圾,其中就包括了纸张与木料,他将前年的旧纸张囤积了起来,今年朝中开始收拾旧纸张,旧纸张涨价了,他便想着将收来的纸卖给朝中,这一卖就出事了,已被刑部拿下。”

    “现在就在刑部的牢狱中,丁溜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正在山脚下,希望县侯可以救救他们家。”

    张阳笑道:“当年一个在长安城的靠着卖饼为生的好哥们,现在竟然也学会了回收纸张进行倒卖了,还学会了钻朝堂的空子,他的家业已然不小了,本领也是越来越大了。”

    王婶低声道:“人都是会变的,丁溜当年跟着县侯学了太多的本领,现在他是个很精明的人。”

    张阳放下手中的书卷,苦恼地喝下一口茶水。

    王婶拿出一卷书信,“这是辽东的何必送来的。”

    张阳接过书信皱眉道:“朝中打算怎么处置丁溜?”

    王婶回道:“交罚钱,发配苦役三年。”

    “这件事是谁在处置?”

    “刑部尚书刘德威。”

    张阳不解道:“刘德威?这么小的一件事不在京兆府处置,怎么去刑部了?”

    王婶回道:“听说这件事是刑部的人查问的,京兆府并不知晓。”

    “朝堂那些人可真有意思。”

    “县侯,要请人去给朝中传话吗?”

    张阳站起身看着书架,在这里有一卷书,是当初心安去找房玄龄拜师,房相赠予的唐律修撰批注。

    张阳打开卷宗看着,低声道:“麻烦婶婶先将丁溜一家安顿好,再将小武找来。”

    “喏。”

    小武正在藏书阁与老师一起收拾着书卷,听到婶婶的吩咐便快步走向书房,看到师父正在看着卷宗,很是乖巧地给倒上一杯热茶,“师父有何吩咐?”

    张阳皱眉道:“丁溜家出事了,你带着人走一趟,将他们的所有的经营与账目都带来。”

    “喏。”

    小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