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吐蕃篇

    番外:吐蕃篇 (第2/3页)

多的吐蕃人还礼,他们对唐人很敬重,因礼部多年的治理,唐人的话语在吐蕃也越来越重要了。

    王玄策走入一间屋中,松赞干布就在这里,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孩子,正嬉笑着玩着一个魔方。

    这是关中才有的玩具,主要是给孩子蒙学所用。

    “一直觉得这个玩具用来给孩子们蒙学不合适。”

    松赞干布倒上一碗奶茶,再端上糌粑,笑道:“王将军辛苦了。”

    王玄策坐下来喝下一口奶茶,入口之后,又皱眉看着松赞干布。

    “我已不是赞普了,现在吐蕃发生的事情与我没有关系。”

    松赞干布苍老了许多,他讲话的语气也更平淡了。

    王玄策又道:“吐蕃的子民感念您这位赞普,当初您为了吐蕃的安宁,毅然决然前往长安城,愿被天可汗圈禁多年,没有一句怨言。”

    说着话,王玄策还发现了这里有不少唐人的书卷。

    松赞干布笑道:“我回到吐蕃之后托人去长安城带了不少书卷,我喜欢唐人的书籍,所以我这里也有不少骊山的书。”

    “对了……”他接着道:“我听说骊山建设一座巨大的学城,叫作学术院,意在用学术造福天下,他们每每有了书籍,我便托人带到吐蕃,闲暇之余一个人拿来看看。”

    他慈爱地看着那个把玩着魔方的孩子,又道:“我们吐蕃崇尚高山与雄鹰,也崇尚智慧,有智慧的人都会得到吐蕃的尊敬,王将军亦是如此。”

    王玄策面对这个当年的赞普,谦逊地笑了笑,“我的智谋比之赞普算不得什么。”

    松赞干布又给他续上奶茶,“加点酥油味道会更好。”

    “多谢。”

    王玄策双手端着茶碗,又是饮下一口。

    松赞干布嘴里嚼着一颗干枣,低声道:“县侯与我年纪相仿,他现在还和以前一样吗?”

    王玄策摇头道:“我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天可汗还未退位,也不知县侯现在如何,新帝登基之后很多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唉。”

    叹息声很重。

    松赞干布叹了一声,道:“可惜平生遇见了县侯,也可惜县侯遇见了天可汗,我们的人生都已停下,若不是有一个如此英明神武的天可汗,县侯说不定已执掌天下权柄。”

    王玄策皱眉道:“我是来向吐蕃借兵的。”

    “嗯……”松赞干布沉吟半晌,“这是第几次了?”

    王玄策道:“第三次。”

    如今的赞普看起来暮气沉沉的,明明也才不到四十岁,却有了一双看穿尘世的眼睛。

    他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沉淀多年之后,看待世俗的眼光格外不同。

    与这种人说话多了,很容易就会遁入空门。

    王玄策想要直入主题。

    不多时屋门被打开,一阵冷风吹了进来,王玄策皱眉朝着身后看去,却见是一个熟人。

    这熟人也在火边坐了下来,他给自己也倒了一碗奶茶,大口饮下。

    王玄策诧异道:“苏大将军?”

    苏定方也是有些诧异,这才回过神,“王玄策?”

    “您怎么在这里?”

    苏定方抚须道:“我一个婆娘,她在争吐蕃的大相之位,我过来看看,等这里的事完了就回去了。”

    王玄策还没从惊愕中回过神,“你的婆娘。”

    苏定方颔首道:“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她想留在吐蕃,我要回去了,往后还是各过各的,与她有个女儿,我接回关中养。”

    一时间听到的信息量有些大,王玄策消化了好一会儿。

    屋外的议论声更多了,苏定方的婆娘与禄东赞的儿子正在争着大相之位。

    不多时屋门又被打开了,王玄策越发不耐地回头看去,过来喝口热茶,怎么还不消停了。

    正欲开口,见来人是禄东赞,王玄策又谦逊地笑了笑,“原来是大相。”

    禄东赞坐在苏定方的对面,开口道:“牧民开始选了。”

    苏定方点头道:“嗯,等结果吧。”

    禄东赞再质问道:“你与骊山达成了什么约定,为什么能够吐蕃带来这么多的盐铁布匹。”

    “我本就是唐人,我的婆娘能够给吐蕃带来更多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