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

    后记(一) (第2/3页)

呢。”

    李治点头道:“想来如此。”

    村子里,张阳与李世民,翁婿两人正坐在山下,两人的棋子在棋盘上厮杀。

    一旁还有宫女和太监撑着伞,以免烦人的雪花会落在陛下与县侯身上。

    张阳揣着手,被冻得有些局促,“要不算了吧,认输就好。”

    李世民须发半白,抚须道:“若朕当年这般轻易地认输,何以平定中原?”

    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说当年的勇武,张阳气馁道:“您有说不完的当年,这个棋盘之上,也就这三五行的棋子,棋盘很简单,输了就是输了,赢了就是赢了。”

    李世民不甘心地推上一个棋子。

    张阳的马又跳了一步,言道:“将军。”

    李世民抬起自己的将。

    张阳又是将车给推了下来。

    李世民想要再移动自己的将,反向已经被将死了,又道:“一步落后,便处处被你牵制,是朕落后你一步,再来!这一盘朕执红先行。”

    陛下与县侯下棋这般专心,丝毫没有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李治与狄仁杰。

    张阳看了一眼,给了一个中肯的微笑。

    李治稍稍施礼。

    这样才让李世民注意到了一旁的儿子,又道:“稚奴啊,你回来啦?”

    李治行礼道:“父皇,儿臣回来了,从河西走廊游历到江南一年,从江南到辽东回到关中又是一年。”

    李世民摆手道:“你母后就在一旁屋子做包子,你去看看吧。”

    天可汗很轻描淡写地将这个儿子打发了。

    正常来说孩子远行归来,该是爹娘高兴的时候。

    但天可汗向来是心怀天下的,儿子女儿多得去了,年迈退休之后也烦了这些孩子。

    李治回来,他也只是淡淡的一句话而已。

    现在只想和这个女婿在棋盘上,厮杀个痛快。

    张阳低声道:“陛下看起来有心事。”

    李世民低声道:“还不是承乾那孩子太过急功近利了。”

    李治走入一旁的屋内,这里很忙碌,母后正带着几个妇人做着包子。

    “稚奴,回来啦?”

    看到母后的笑容,李治也笑了,“嗯,孩儿回来了。”

    李泰端着一块白玉色的吃食出来,“稚奴,你快快尝尝。”

    李治好奇道:“这是什么?”

    李泰回道:“这是豆腐。”

    “豆腐?”李治满脸的好奇,低声道:“白玉色的方方正正一块,煞是好看,如何舍得下嘴。”

    “我们骊山克服了卤水的难题之后,想要制出豆腐就简单多了。”

    李泰又道:“此物名叫豆腐,寓意豆腐豆腐,都是福气,我们都有福气,福气安康!”

    “这是劳动智慧的成果,也是这世间最美妙的吃食,吃得是豆腐,心中念想的是劳动智慧造福着万千的苍生。”

    李治用木勺子挖了一口豆腐,送入口,细细品味着,笑道:“这是弟弟平生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稚奴有所不知,这豆腐可以炖,可以煎,可以作羹汤,吃法甚多”

    李治看着魏王兄,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这么热衷于吃食。

    唐人的饭桌上的菜肴越来越丰盛了,唐人也一定能更健壮。

    李泰现在瘦了不少,但脸上的肥肉一点都没少。

    减肥的成效算不上好,年复一年地坚持着,总算是有点模样了。

    正值年关,李泰这位院长也能够清闲下来,骊山的技术院也停课了,等过了年关,来年再开课。

    ……

    但朝中的问题依旧很多,因新帝上位太过急功近利,什么都想要做,又是辽东治理,又是建设监察院。

    同时还要继续扩大支教,甚至不断拿出银钱,用于各地建设县试与各州府的书舍。

    在不断加强的监察力度之下,不少州府官吏被换下。

    大唐的官场换了十之八九。

    一个月后的寒冬,正值年关休沐的前夕。

    放在李承乾的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朝堂过度使用铜钱,导致铜钱的价值受到了威胁,再这么下去,钱要不成钱了。

    太极殿内,李承乾又召开了一次朝会,此刻殿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