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

    后记(二) (第1/3页)

    张清清与外公天可汗走在皇宫,打量着这里的建筑。

    李世民年近五十了,但身形依旧站立得挺拔。

    这位天可汗的一言一行永远有着不动声色中表露出来的威严,令沿途的宫人与侍卫俯首参拜。

    这里像是一个停止变化的世外桃源。

    李世民抚须道:“从贞观四年之后,这里就一直没有变过,还是老样子。”

    “外面的世界都在变化,这里也应该有变动才是。”

    外孙女嗓音很动听,听着她说话便觉得很舒心。

    从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张清清对这位外公的成见也没有了。

    冰释前嫌后,李世民十分宠爱这个外孙女,她很聪明也很懂事。

    她与其他的孩子不同。

    比如像李象,李慎这些孩子,他们循规蹈矩,又懂礼貌,但这些孩子身上都少了一些灵动,那种不依靠别人,敢于质疑与提问的勇气。

    而张清清现在的年纪,这些品质在她身上就显得更耀眼了。

    从太极殿一直走到太液池,张清清看了一圈皇宫内的景色,她问道:“外公,如果要将皇宫改建,这一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吧。”

    李世民颔首道:“怎么?你想要改建这里?”

    张清清回道:“太外公还没过世的时候,就与我说过很多关于宫里不好的事情,大唐的皇宫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地方,这里需要改变,需要变得更加地富丽堂皇。”

    “富丽堂皇?”李世民笑道:“骊山有琉璃做的窗户,有温泉池做成的温室,还不够富丽堂皇吗?”

    “其实骊山一点都不富贵。”

    宫人远远跟在后方,不敢打扰这位天可汗,也很好奇那位站在天可汗身边,穿着青衫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的谈吐看着不凡,站在天可汗身边不弯腰,也不低头,好似身上有一股傲气。

    张清清又道:“如果可以将皇宫的改建交给骊山,骊山一定可以让这里成为最富贵的所在。”

    “你真是与你爹一模一样,都敢和朕谈买卖。”

    “难道外公觉得这皇宫不需要改建吗?”

    李世民抚须道:“那就是你错了,皇宫不见得要有多么富贵,皇帝需要有表率,如果皇帝奢靡了,坊间的人就会奢靡,这样不好。”

    张清清道:“那就建设得朴素一些,建设得再宏伟一些。”

    要是张阳说这种话,李世民肯定是拒绝的,可这话从外孙女口中说出来,又不好拒绝了。

    李世民接着道:“你们骊山不是凡事都喜欢提前规划个三年五年?”

    张清清点头道:“正是。”

    “那就先给朕拿出一个规划,如果规划可行,朕可以让你改建,想必承乾也会答应的。”

    在宫里走了一圈之后,便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张清清意兴阑珊地与外公走出皇宫。

    兴庆殿内,李承乾将一份奏章放在桌案上,低声道:“你看看,现在就有人进谗言,让朕去泰山封禅了。”

    岑文本回道:“如今大唐的功业确实足以封禅泰山。”

    李承乾沉着脸道:“父皇都没直言封禅,朕怎敢?”

    这个皇帝就是这样,他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他急功近利,又不敢怠慢,对待臣子严苛,又不容许半分人情脸面行事。

    李承乾低声道:“那份良方看得如何了?”

    “回陛下。”岑文本行礼道:“中书省已经在商议了,臣看过,是用白银与黄金来稳固铜钱的价值,朝中鲜有人接触过这种学识,那骊山小郡主送来的良方生涩难懂。”

    “依你之见,这份良方可以缓解如今的局面吗?”

    “可以的。”

    “那好,一定要将这份良方吃透。”

    “喏。”

    皇帝下了旨意,中书省众人通宵达旦地开始商讨起来,因骊山给的良方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朝中因此讨论了许久。

    直到了深夜,许敬宗和岑文本从承天门走出来。

    岑文本放松着自己的腰背,笑道:“没想到骊山的那位小郡主能够来太极殿。”

    许敬宗道:“是呀,以前见她还只是一个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