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六)

    后记(六) (第1/3页)

    本以为太子的心腹会是于志宁,没想到竟成了许敬宗。

    其实在朝野议论中,许敬宗这位内阁的位置极其特殊,其人是最早跟随张阳的人。

    也就是说,许敬宗在内阁的位置有骊山县侯庇佑。

    当年太子登基依仗着太子少师张阳,也依仗着骊山。

    因此在众多人看来,许敬宗这样的人不得不成为陛下的心腹。

    贞观一朝,总的来说还是君臣和睦的。

    李承乾想要延续贞观遗风,学习他的父皇,与臣子保持亲近。

    皇宫内,这里一如既往地安静。

    张清清走入凌烟阁,打量着凌烟阁内的一张张画像,这是贞观一朝,进入凌烟阁的二十位功臣。

    排在首位的还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再看最后一位,便是自己的爹爹。

    画像中的爹爹并不好看,像是老迈了许多。

    李象神色担忧,“姐,你不会想要炸这里吧?”

    张清清道:“我就是这里看看。”

    李象长出一口气,尴尬笑道:“原来是看看,那就好。”

    张清清继续道:“其实要炸了也不是不可以?”

    李象原本放下来的心,顿时又紧张了起来。

    左看右看,也在这里看不到什么自己想要的,便转身离开了。

    李象扶着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一旁的赵节道:“赵将军,在凌烟阁多派些人手。”

    “喏。”

    随后,李象连忙跟上脚步,“姐,今天我们要不炸玄武门,如何?”

    张清清道:“咦?我今天没想炸房子呀。”

    “是……是吗?”

    李象迟疑地低声道。

    张清清双手背负,又道:“这承天门刚刚炸了,要重新修起来才是,等新的承天门建设好了,再去炸其他地方,更为稳妥。”

    李象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说来也是。”

    张清清继续道:“其实我看好长安城的另外几面城墙。”

    “啊?”

    看着李象的神情,张清清狐疑道:“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一惊一乍的。”

    李象平复着自己的呼吸,与这位表姐说话,实在是太吓人了。

    见他要走,张清清道:“你去哪儿?”

    李象有些恍惚,他扶着额头道:“孤回东宫坐一坐,不知道为何,现在觉得好累。”

    张清清满不在乎道:“你去吧。”

    在骊山骊山工匠的安排下,承天门的修缮开始了。

    这些骊山小郡主总是会来皇宫,承天门修了两个月。

    在皇城的尽头,太极殿的前方,一个高耸的石门立在这里,这里没有真正意义的门框。

    雕刻着龙纹的石柱立在两旁,高有十丈。

    这是扇又高又显大气的石门,联接着两边的城墙。

    给人一种肃穆又大气的感觉。

    大唐自立国以来,便是这种磅礴大气的感觉。

    这是骊山给皇宫交付的第一个工程。

    皇宫自前隋以来到了武德年间,便停止了修缮,现在的宫里还保留着许多前隋年间的样式。

    张清清想要皇宫焕然一新,也预示着现在的大唐要焕然一新。

    李承乾给骊山付了第一笔银钱,给的都是现银,一共三十万贯。

    骊山的第一次修建,朝堂与皇帝都很满意,第二次修建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自从上一次看了凌烟阁之后,张清清总觉得这里太过小气了,她对李象道:“既然是功臣画像就应该用琉璃框装起来,这才像是功臣的模样,再者说这凌烟阁也太小了,要扩大才行。”

    李象点头道:“父皇确实有这种打算。”

    “那就对了,此地也应该是个宏伟大气的所在。”

    挡不住这位表姐要将凌烟阁拆了重建,还要将这些功臣的画像用琉璃框装起来。

    李象坐在凌烟阁外,双手撑着下巴,这个十一岁的太子很迷茫。

    迷茫的是表姐实在是太有钱了,更迷茫的是表姐胡作非为,父皇也不管,皇爷爷也不管。

    骊山,房玄龄近日一直都在养老,弟子张心安越发懂事了。

    高士廉过世之后,长孙无忌的生活也轻松了不少,他近日来骊山拜访房玄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