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第五章 魏使抵京 永慧上殿

    第五幕第五章 魏使抵京 永慧上殿 (第1/3页)

    景元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魏使抵京,整个梁国朝堂才知道,魏国皇帝派人过来求亲了,要迎娶的恰恰就是永慧公主,而且传言两国议和,结为兄弟之邦,如此朝上到难得有一致意见,此刻梁国无力夺回江北,两国休兵养民是最好的选择。

    景帝安排九月十五日望月大朝会,所议只有一事,南北议和和亲之事。

    满潮文武大臣、勋贵、景帝膝下皇子、信王、宁王、福王全部上殿。

    景帝大声呼。

    “宣魏国使臣上殿,进呈国书。”

    吕绅大声宣读陛下口谕,口谕层层下传,魏国使臣鸿胪寺寺少卿向剑书手奉国书上殿,入殿跪拜景帝

    “外臣,魏国使臣鸿胪寺寺少卿向剑书拜见梁国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福金安,臣代我朝陛下向梁国皇帝进承国书,望两国轻易万年。”

    景帝抬手到:“朕感谢魏国皇帝,贵使请起,朕接受贵国国书!”

    吕绅走下台阶,接过奉国书的金盘,将国书交到景帝手中。

    对此诸大臣并不感到意外,两国议和其实大家心里都已猜到了。

    向剑书起身,抬头说道:“外臣奉我朝陛下旨意,特向梁皇帝陛下晋呈国书,大魏皇帝愿意两国议和,求娶梁国长公主入我朝,正位大魏太子妃,以示两国结姻亲之好;我朝皇帝愿意与梁国皇帝结为兄弟,两国从此为兄弟之邦,为此,我朝皇帝希望认梁国皇帝七皇子萧思钰殿下为义子,封大魏雍亲王,以皇帝亲子待之,两国兄弟情意不移,则雍王殿子可永为大魏亲王,世袭罔替。”

    向剑书说完,大梁群臣顿时议论纷纷,两国议和之事已经在意料之中,和亲公主也是国与国交往的常态,可是这以本朝皇子为魏国皇帝义子,封魏国亲王的事情,从未有先例,一时间群臣无一人发言。

    谢相、崔相面无表情,费相有些许得意,太子也显得轻松自然,其他群臣或震惊、或面无表情、或略有得意之色,只有萧思钰面露悲色,眼泪已在眼中打转。

    景帝看完国书,环视群臣,然后看了看萧思钰,见其面有悲色,心中也略有伤感,问道:“钰儿,魏帝欲认你为义子,以证两国兄弟之约,日后你可为梁魏两国之亲王,但是需要永居魏国,你可愿意。”

    萧思钰在上朝之前叶落河已经提前有所嘱咐。

    “殿下,这次魏使过来,目的还不仅仅在于和亲,陛下还有意让殿下去魏国,如今天下最能庇护殿下安排的地方,不在梁国之内,恰好在敌国,恰好最能庇护殿下的人就是魏国皇帝,所以今日在朝上殿下尽管哭,要多委屈有多委屈,然后答应下来就好!”

    萧思钰想到这里,顿时梨花带雨、哭的委屈无比

    “儿臣,儿臣……,”

    萧思钰哽咽跪于御前

    “儿臣为父皇尽忠、为国尽忠,百死不辞,只是儿臣心中悲伤难抑,此次若去,恐永生无望再见父皇,无法在父皇和皇祖母膝下尽孝,儿臣心中悲悯,望父皇体恤。”

    说罢哭得不能自已。

    福王如此情形,让朝中群臣不由心中多了几分敬佩,还有几分悲悯,这入北朝表面为亲王,可是谁都知道是质子,两国邦交正常还好,一旦又变,七殿下恐有性命之忧,南北两朝那里有长久的太平。

    景帝也哀叹连连:“钰儿,你起来吧!”

    萧思钰擦干眼泪,抽泣着退回到一边,低头擦拭眼泪,一旁的宁王看得心痛万分,只是在殿上,不便多说,从袖中拿出巾帕暗自递给萧思钰。

    太子看着萧思钰如此,心中暗暗得意,心想:老七过去表面是亲王,实则就是人质,看来自己不用动手了,老七对自己再无威胁,太子之位稳了,日后只要两国交战,恐魏国皇帝自然会帮自己动手除了这碍眼的人。

    信王也看戏一般,心中也有心思:“老七走了,老六是个没脑子的,老大也是个冲动寡谋之人,只要我把王妃哄好了,到了封地,日后借用舅父的大军,未必没有机会!”

    只有宁王心有悲切,马上想要出列为萧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