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郑和归京

    第46章 郑和归京 (第1/3页)

    英国公府,

    “阿姊,给我做两身衣裳。”张輗将两匹丝绸,放在案上。

    李枝露妙眸一颤,丝绸固然珍贵,但见惯青色、红色和绿色等凡俗丝绸,便习以为常,再看这两匹丝绸,一眼就喜欢上了,自然不可能是张輗做出来的。

    “在何处买的?”

    “阿姊喜欢,那就送给阿姊了,阿姊记得帮我做一身新衣。”张輗凑了几下过来:“对了阿姊,那个大金盆住哪儿啊?”

    当陶金盆被带到朱瞻墉面前时,还生着闷气。

    朱瞻墉问:“你想在京城做什么?”

    “干你何事!”陶金盆当然是想赚银两。

    “五百两帮我办一件事。”朱瞻墉直接使用能力。

    “咳咳!”

    陶金盆立即换上笑容,拉着朱瞻墉的手:“公子太谦虚了,陶某没发财,就是命中缺公子这样的人,上一次,因为对国公府的张少爷心存芥蒂……其实,陶某对公子的人缘是极好的。”

    能屈能伸陶金盆?

    朱瞻墉直言道:“机遇难得,我希望陶总能抓住这次机遇。”

    “公子想要我做什么?”陶金盆一副“在下随时可以”的样子。

    朱瞻墉直言:“其实,我是真腊国的三王子,你是我的仆从,我听京城丝商低价贩售,想收他们所有丝绸,而你,是我的仆人,懂了吗?”

    “在下会被人打死吧?”陶金盆倒是秒懂,但他不信站在眼前的,是真腊王子。

    “那算了。”朱瞻墉深表惋惜。

    “除非加一百两。”

    朱瞻墉返身,用“活该你发财”的目光看着他:“成交!”

    “咳咳!陶某可不是贪一百两,哼,这些可恶的奸商帮番人压榨百姓,在下忧国忧民,不过,事后在下在京城就待不下去了,一百两,不多,在下是看公子实诚,才愿意交朋友的。”陶金盆赶紧辩解。

    “我相信,那就从阜安丝坊开始吧。”朱瞻墉笑起来。

    朱瞻墉不能去,需给陶金盆找几个番人,普通番人还不行,需住在鸿胪寺里的,还不能惊动朝廷。

    张輗办不了,这事得找机智狡猾、又会自己擦屁股的吴大人。

    “殿下要番人做什么?”吴中笑眯眯地盯着朱瞻墉。

    朱瞻墉先用老朱教的胡语说了一串,又用肆教的琉球中山话说了一串:“本皇孙新学的,如何?”

    “原来殿下是想学番话。”吴中松了一口气,笑道:“翰苑有当编修的番人,殿下找他们便成,若殿下不愿意,下官可以给殿下找几个番人脚夫,使节那是万万不能的。”

    “行。”

    吴中去鸿胪寺借了几個轿夫,在布坊,朱瞻墉给他们挂上张輗弄来的金饰,再戴上番人的提花头巾。

    ………

    阜安丝坊,

    阜安丝坊是京城前五大丝坊,所用材料为湖丝,从四川府到江浙都产丝绸,但以杭嘉湖之地的蚕丝最优,优中又以湖丝最优。

    “东家东家……有贵客来了!”

    王有龄气定神闲吹了一口茶沫,眼神暗怪小厮不稳重,大声教训:“聒噪!老爷开门做八方生意,什么客人没见过!”

    “可那人……是真蜡三王子的使者。”小厮弱弱地道。

    这下轮到王有龄不淡定了。

    陶富贵进入阜安丝坊,身后跟着几个高大的番人,一副考察的模样,独到的眼光瞥过王有龄。

    “你就是阜安丝坊的东家?”

    王有龄张着嘴,这一句把他问住了。

    “是我,你是……”

    陶富贵在丝坊里转悠,捏了捏这个,又拿了拿那个,很张扬地说道:“这是杂叶茧子,这是苏北茧子,这是太湖南岸的白丝,这是北岸的,这是杭州桑地产的蚕茧,王东家,你这不是只卖湖州丝绸吗?”

    说到这里,如果陶富贵足够聪明就应该明白他为何落榜了,他天生就是商人。

    王有龄震惊,全被他说中了。

    “果然有见识!阁下是番商雇来验丝的吧?比我这几日见的验货师厉害,不错,这些的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