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赵青

    164、赵青 (第1/3页)

    蒋爱国说,“你看看,我这都是受了你忽悠”。

    李和笑着道,“你这西装领带的,我都差点没认出你,看来你出去也是混的不错”。

    “做了几天临工,原则上来讲公派生是不准打工的,可是谁管呢,随便做做就抵得上国内一辈子的收入。所以我也不能免俗,在那种情况下,为了赚钱,我也得向资本家低头,老老实实的受剥削”,蒋爱国自嘲的笑道,“美国的人均收入都已经破了一万五千,记住是美金,折算到汇率,不要说农民,就是你我这以后拿工资的,一辈子也挣不到!”。

    “这个很实际”,李和自己点了根烟,低声叹了口气。

    “我回国的时候,我的教授也在劝我不要回来,拿个美国实验室offer没有问题,甚至有些同学也劝我不要回来。为什么呢,你看这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这么大,怎么追?又哪里能追的上,他们是真的是没勇气回来”。

    李和吐了一个大大的烟圈,在眼前缭绕,不由得想到,如果他上辈子有机会出国,他也不敢保证有勇气回国。他甚至很理解那些不回来的人,他们不一定是贪图富贵,只是猛然见识到差距,已经丧失了进取的信心,从一个先进的国家再回到一个落后的国家,现状只会让他们更加的苦闷、彷徨。

    所以李和才会说,敢于回国的人是真正的大毅力者。

    当然许多未回国的,不一定就是完全的人才流失,许多留学未归人员还利用在国外信息灵便之利,参与国内许多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评审,与原来的同事同学保持着学术上的交往与联系。

    流失的那一部分或许是一种无可避免的代价,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发展中国家以部分人才流失的代价来换取技术上的进步是必须的。

    “来吧,好了,赶紧把桌子搬过来”,赵永奇挺利索的整了好几盘素菜,又把买回来的卤味全部倒进了盆子里,“小李子,酒呢,你不能就这样让我们这样干巴巴的吃吧”。

    “那不能,真不差酒”,李和从堂屋桌子底下拿了两瓶茅台。

    赵永奇看桌子底下一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