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人证(五千字大章求月票)

    189 人证(五千字大章求月票) (第2/3页)

 “如此嘴脸,这亲不结也罢。”应国公不打算惯着对方:“既是冲喜而已,那另换一家就是了!”

    应国公有此反应,昌氏并不意外。

    将人提拔为五品官的确不是一件小事,少不得要费心思费工夫上下打点,她之所以会答应解氏,是因为她知晓其中利害利弊,不答应不行。但丈夫对内情一无所知,自然不可能轻易松口。

    “可那算命的高人说了,只有冯家女郎的八字能帮阿慎消灾。”昌氏拿出在路上就准备好的说辞。

    应国公嗤之以鼻:“这哪门子的高人,怕不是收了冯家的好处吧?”

    “我岂会如此蠢笨,叫冯家的人在我眼皮底下做手脚?”昌氏:“那高人说了,此次要消的不止是阿慎的灾——若不及时将这灾气驱除,来日或会殃及整个应国公府,我与国公怕也会受牵连的。”

    应国公面色一滞。

    片刻后,道:“……也罢,宁可信其有吧。”

    昌氏听来甚觉讽刺,这招果然最是奏效。

    应国公看向她,拧眉道:“冲喜消灾可以,但灾从人来,你更应管教约束好他,让他安安分分养伤,莫要再惹是生非了!”

    也怪他从前糊涂,竟觉长子随了他的男子风范,反观两个庶子太过怯懦畏缩,叫他看不上眼。

    直到这些年来随着长子闯的祸越来越多,且那男子风范分明只用在闯祸闹事之上,正事则一事无成……

    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长子虽然随了他一部分精华之处不假,但却是取其精华组成糟粕。

    于是,他渐渐品出了庶子的好来,真真是年少不知乖儿好,错将逆子当成宝。

    现如今他提到长子就觉糟心。

    若非圣人前不久刚亲口提醒过他,要他管束好家中之事,不要再闹出麻烦与话柄来,他真想立刻废了那逆子的世子之位。

    圣人有言在先,那如今便只先避一避这多事之秋的风头,待过个三年两年,他再以长子膝下无出之由,换个乖儿子来做世子。

    但前提是那逆子决不可再惹事了!

    应国公将这最后的底线写在了脸上。

    昌氏于心底凉凉地苦笑了一声。

    还底线呢,殊不知这底线早就暗中被踩穿踩烂,渣都不剩了。

    只她暗中在苦苦收拾这烂摊子罢了。

    “虽只是个侧室,但该安排的还是要早些安排,你自去忙吧。”

    应国公不耐烦地打发了妻子,让次子继续陪他下棋。

    昌氏离开后,应国公与次子闲谈间,随口教育道:“……如今局势不比前些年稳固,正因你们是明家子孙,才更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学你们长兄的坏毛病。”

    少年恭儒地应下。

    父亲实在多虑了,长兄的性情是父亲和嫡母一手养出来的,他们这种自幼活在嫡母阴影敲打下的庶子,又哪能学得会这种东西。

    偏他父亲大约是觉得大的养废了,重新养个小的要加倍用心些才行,故而还在继续说教。

    “争强斗狠,鲁莽行事更是不可取,且看那位常家郎君如今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这样一比,他家那逆子竟还算安分的了。

    真要摊上常家郎君那种冲动无脑、连长孙家的女郎都敢乱杀的疯儿子,他真是要没活路了,干脆收拾收拾直接撞死在阿姊面前得了!

    应国公莫名几分庆幸,又觉管束家中子女势在必行,遂继续教导起了次子。

    ……

    大理寺前衙中,身上仍穿着被抓时那身衣袍的少年,此刻跪在大堂之内,相比那日离家时的意气风发,此刻只剩下了狼狈不安。

    “你不肯承认杀害长孙七娘子之事,那玉佩之事,你又作何解释?”

    问话的是刑部侍郎,此案由三司会同审理。

    此刻堂中除了三司长官之外,另还有奉旨前来的明洛,及长孙垣之子长孙彦。

    作为苦主的长孙彦此刻坐在那里,定定地凝视着那矢口否认的少年。

    “那玉佩我一月前便不慎丢失了!”常岁安解释道。

    “于何处丢失?”

    “我……我不确定。”常岁安道:“但应是在芙蓉园中秋花宴前后!”

    他若能清楚地确定是在何处丢失的,便不会找不回来了。

    “本官会令人前去芙蓉园查实此事。”姚翼道:“但时隔已久,想要查实不是易事,此言难辨真假之下,暂时做不得证明你无罪的证据。”

    他所言很是委婉,他办案无数,很清楚如果当真是有人行栽赃之举,便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线索,多半已将痕迹抹去,很难再查到什么了。

    姚翼的这个推断,此刻与众人一起在堂外旁听的常岁宁已经证实过了。

    她昨日已从常岁安丢失玉佩的时间,联想到了那场芙蓉花宴,是以立即使人去往了芙蓉园试着查找线索。

    在喻增的相助下,查问起来很顺利。但却并无收获,关于她阿兄那枚玉佩的去向,没有丝毫头绪。

    但芙蓉园各处人等变更的名单中,却藏着一个可疑之处——就在长孙萱失踪的第二日,在芙蓉园马场中做事的一名内侍,“不慎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