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好大的口气!

    324 好大的口气! (第2/3页)

心惊的暗涌,倭国进犯,新罗不报……这意味着大盛对整片东海与黄海水域,都已经失去了控制。

    有官员提议要问罪新罗,不可失了大国威严。

    诸声交杂之下,圣册帝却是看向那名奏报的监军,问道:「既已探查到倭军动向,常大将军可有提议亦或良策?」

    「常大将军未有多言,只让奴据实禀报圣上。」那监军话至此处,略一犹豫,才道:「但,宁远将军有话欲征得圣人同意……」

    魏叔易闻言看向那说话的监军。

    平日凡是被拎来上朝,总要呛人几句,今日却始终未发一言的褚太傅,闻言适才凝神一二。

    得了圣册帝准允,那名监军太监才往下说道:「宁远将军道,倭患当前,她愿与常大将军留守江都之地,率军击退倭贼,以卫大盛国土海域!」

    褚太傅眉毛一抖,噢,果然不回来了。

    百官闻得这主动请缨之言,一时心思各异。

    这位宁远将军刚立下了大功,按说本该和其父常阔一同回京领赏,抗倭之事,常阔也可以旧疾为由推拒掉……

    虽然谁都不说,但在场谁都清楚,打倭寇耗时耗力,海上又总要更加凶险,且又是当下这般时局,纵然是从战事角度出发,也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

    这个宁远将军当真是年轻气盛,遇到什么战事,她都想凑上前去打一打,结合其一直以来的作风来看,此刻这主动请缨之举,便颇给人以「啊,这里有反贼,我打一下看看。咿,这里有倭贼啊,没打过,也打来试试好了」的初生牛犊四处蹦跶之感。

    这份好胜心让人很难评价,但此人的能力,从汴水一战来看,虽必然有夸大之处,却多少也应是有一些本领在的……

    鉴于这份苦差目前也无更好人选,便有大臣试着道:「陛下,此提议未尝不可……宁远将军虽年少缺乏经验,但有常大将军在旁,恰可弥补其短缺。」

    有几人出声附和。

    圣册帝不置可否,依旧问那监军太监:「除此之外,宁远将军可是还说了什么?」

    魏叔易也在等。

    这监军太监方才答话时神情便犹豫不绝,若她只是单单请旨抗倭,此等值得赞允之事,绝不至于让这太监有如此反应。

    果然——

    「是……」那太监垂着头,道:「奴此番临行前,陛下曾有交代在先,让奴见到宁远将军之后,代陛下问一句宁远将军立下如此大功,可有想要的赏赐,若是暂时没有,可以先好好思量一番,待来日回京领赏时可当面向陛下言明——」

    问有功之臣想要何等赏赐,这是帝王爱重功臣的体现,历来并不少见。

    但身为功臣,面对如此询问,大多也只会象征性地提一些分量不重的请求,亦或是称一句「分内之事,不敢邀赏」。

    但此刻见那监军太监神态,大多官员们皆隐隐意识到了不对劲,直觉告诉他们,接下来怕是会听到什么不寻常的走向——

    这名监军太监,头一回见到常岁宁,是在润州。

    那时三州皆平,他面对这位最大的功臣,自然百般恭敬谄媚,自然而然地,也就说出了帝王要他传达的话。

    在监军太监看来,所谓

    的「将军可有想要的赏赐」,实则并非是一句真正意义的问话,而是一种帝心甚悦的传达。

    彼时,那披着甲衣的少女对他点头,道了句——【多谢公公,我好好想想。】

    面对这客气之言,监军太监笑着点头,截止到那时,一切都还很正常。

    但他没想到的是……她真想了。

    且看得出来,她当真是「好好」想了。

    「奴临回京之前,宁远将军让奴带话……」

    监军太监尽量拿正常的语气说道:「宁远将军说,抗倭非一日之功,一年两载内她怕是都无法回京领赏……又为后续抗倭事宜,便于协调各处而思虑,因此,斗胆,想向圣人求一官职……」

    四下已隐有议论声响起,圣册帝不动声色地问:「如此,她可有想要的官职?」

    「宁远将军说……」监军太监声音微低:「扬州江都刺史一职,她应当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