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求月票)

    453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求月票) (第3/3页)

之门外的道理吧?

    于是郑潮再次自荐:“郑某虽不通种植,但略通晓水利之事……”

    水利与农事相关,时下通常也被归为农学之列。

    “我知道先生擅治水,去岁河洛洪灾,便是先生赶赴黄河岸,及时阻去了一场灾难。”

    常岁宁怎么会不记得,她的恋才脑世所罕见,早已登峰造极,每逢遇到有本领之人,她都恨不能日夜惦记着。

    就在郑潮觉得有望时,却又听常岁宁道:“但先生先别着急,且再看一看。”

    五馆都看罢了,还要再看?

    郑潮在心底叹气,一边向他展示,一边又不给他个准话……这到底是什么折磨人的兵法计策?

    常岁宁最后带郑潮来到了一座藏书阁前。

    临走近时,常岁宁道:“这样的藏书阁,无二院中共有三座,这一座开放范围最广。”

    言下之意,余下两座,是设限较为严格的,不是谁都能进去翻阅的。

    这等同是将藏书分级,换作从前,极端理想的郑潮不见得赞成,但这一年来的经历,让他的想法有了很大改变。

    众生或无贵贱,但人的见识,品德,却有着世俗意义上的多少、高低之分。

    有些书籍,事关国之本体,的确不能轻易全部开放,否则便等同将利刃递到暴徒手中。

    众生平等,不该设限,应当一视同仁……这样的话说来响亮好听,只要振臂一呼便可煽动人心,但这些所谓追求绝对公正的理想言论,在时下的局面中,同那些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口中政治正确的决策一样,听来正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十分害人。

    一些书籍的开放,急不得,要徐徐图之,才不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进藏书阁前,需要经过查验身上是否带有利器及可燃物,再净手擦干,方可入内。

    时辰虽不早了,但阁中看书的人依旧不少,却很安静,只听得到翻书声,位置不够了,有人干脆盘腿坐在角落里,如痴如醉地阅读着。

    来的路上,郑潮已听茂管事说过了,能来此处借阅的,大多是江都城中的官吏,他们按照官级高低,及每月政务考核,可获得不同的借阅次数。

    官职高的,或考核格外优异者,每月还有机会将书带回家中。

    总之竟是有一套很详细的借阅体系。

    由小窥大,郑潮只觉身在如此江都,只怕连蚂蚁都比外地的蚂蚁更能扛,爬得更快。

    但同时它也代表着,只要你有才能,或是肯用心上进,便可得到及时而实际的回馈,在这里,一切心血与努力都不会白费。

    天色将暗时,便到藏书阁要闭门的时候了,因要防火烛,这里晚间并不开放。

    读书的人虽不舍,却也自觉地将书籍归位,他们很多人,是从早上就来了,在此处待了一整日。

    一名衣衫打着补丁的文人出了藏书阁,看着渐暗的天色,边走边道:“夏日快些到来吧……”

    待天长一些,每回便能多看一个时辰了。

    各学馆也已放课,远远可闻学子们的喧闹声,夕阳却又将四周的景物蒙上了一层静谧。

    喧闹与静谧共存间,常岁宁在一株松树下止步,抬手向郑潮深施一礼,广袖垂落间有仙羽华光流泄。

    心思百转的郑潮惶恐间,只听面前之人诚挚邀请道:“晚辈欲替江都,聘先生为无二院院主,共谋天下学事,还望先生不吝同行相助。”

    郑潮呆住一瞬。

    片刻,他才微颤抬手,扶住少女施礼的双臂。

    夕阳透过松针,泛着细碎金光,落在树下二人之间,透出一股独属于这座学院的神圣之气。

    另一边,一名先生放课后,来到茶室,端起茶盏润喉间,正不满地指点着扰乱了他课间秩序的“漂亮显眼包”:“再这样下去,课也不必上了……全无一点秩序!”

    这时,茂管事走了进来。

    “茂管事,你来得刚好……”茂则还没来得及说话,那名先生便开始发难:“我且问你,今日你领着的是哪个?又是托了谁的关系进来的?”

    “先生是在说我吗?”茂则身后,一道清凌凌的声音传了进来。

    (4200字,呼唤月底的新新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