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隐秘的伴生关系

    542 隐秘的伴生关系 (第2/3页)

臣认为,在荣王府有心善待婉儿的前提之下,又逢如今局势渐明朗,荣王府与各方往来必然频繁……如若婉儿有心,的确有可能查探到一些隐秘之事。”

    圣册帝微颔首。

    “但臣并非是认为这信上所言,便一定可信。”马行舟道:“臣信得过婉儿绝不会做出背叛朝廷、背叛家中之举,但臣只恐荣王心机深沉,或有借婉儿之手传递虚假消息的可能……”

    这番话,无疑是足够理智的。

    马行舟信得过孙女的德行与立场,但同样不得不去考虑荣王府有可能设下的陷阱。

    “马相思虑缜密。”圣册帝缓步走到龙案旁,未急着坐下,她再次拿起那封书信,重新审视着上面的内容。

    马婉在信上透露的荣王府机密,大致有三。

    这封信写于十三日前,信上言,荣王无意入京,欲假借伤病搪塞……

    此一点,自然已经得到了证实。

    其二,马婉在信上提及了多个姓名,声称这些皆是暗中倒戈荣王之人,其中便包括山南西道与黔中道节度使,甚至还有一些在朝为官之人……而那些人当中,不乏圣册帝疑心的对象。

    其三,也是让马行舟与圣册帝最意外,最无法轻视的一则密事……

    马婉称,范阳军起事背后的真正主谋,正是荣王李隐。

    并且马婉给出了极明确的线索指向——范阳军的领兵者段士昂,与荣王私下书信往来甚密,关系非同寻常。

    若信上内容果真可信,那么毫无疑问,这显然是最有价值的一条消息。

    据马婉在信上言,荣王密谋让段士昂助范阳军攻入京师,之后荣王府再以匡扶大局为名出兵,与段士昂里应外合除去范阳王,李隐即可顺理成章、磊落体面地接任大统。

    圣册帝立于案侧,看着手中书信上的“段士昂”三字,问:“马相觉得,信上所言段士昂此事有几分可信?”

    “单从表面来看,臣无从判断。”马行舟道:“但不妨先以最坏的结果推想一二……若婉儿果真遭了荣王府利用,传递了假的消息,而若圣人轻信了此事,对荣王府有何好处?”

    “朕倒认为,这个消息是真的。”圣册帝缓声道:“唯有它是真的,才能更好地取信朕与马相。”

    这世上最高明的陷阱,往往便是以真实为饵,方可引人深入局中。

    “朕曾让人查过段士昂。”圣册帝对马行舟道:“此人出身军户之家,他的父亲曾是范阳军中的一名校尉,早年战死有功。而不久之后,他的母亲也因病故去,家中仅余下一位阿姊与他相依为命……”

    “再之后,段士昂到了投军的年纪,便也承继其父旧志,投入了范阳军中,这大约已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而正是那一年,他的阿姊据说嫁与了外乡人,从此再未回过范阳。”

    “朕令人探查过段士昂这位阿姊的夫家,却一无所得。”圣册帝道:“朕便认为,或是那夫家贫寒无名,相关之人已不在世上了,但眼下看来……”

    “段士昂这位远嫁后便失了音信的阿姊,或许便是段士昂与李隐的关连所在。”圣册帝推断着道:“而从李隐擅藏于他人身后搅弄风云的作风来看,朕有理由可以相信,段士昂是荣王府的人。”

    马行舟心思几转:“若果真如此,荣王在此关头透露自己与段士昂的关系……”

    “意在让朕做出应对。”圣册帝道:“朕若知段士昂是他的人,必会加倍戒备,为免段士昂攻入京师,助荣王成事……朕必当尽全力诛杀范阳军。”

    “范阳军在东,如此一来,京师西面的防守便会松懈……”马行舟眼神微变:“届时恰给了山南西道与黔中道兴兵京师的机会!”

    而不管攻入京师的是段士昂还是山南西道与黔中道,只要京师被破,荣王都可以长驱入京,行所谓主持大局之举。

    所以,这或许是一场调虎离山之计……荣王欲借范阳军调离京师守军,尤其是其中的数万玄策军——荣王是因见女帝迟迟不曾有调用京师玄策军的迹象,故才有此计?

    但马行舟说完之后,又意识到了一丝不对:“……可是圣上,李隐当真想不到此计会有被识破的可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