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远行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远行 (第1/3页)

    董仲舒确实有可能回归长安城了。

    张学舟较为难得闲在家中,但他也从孔安国净衣后的登门拜访听到了相关。

    “你是说申培公向朝廷申请辞行,也担保鲁派儒家从此不入长安朝廷?”

    “对,朝廷的车马已经去护送申培公回鲁地,今儿个一早就离开了!”

    孔安国连连点头。

    申培公从长安城走人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儒家在长安城的全面败撤,也意味着孔家再也不会被申培公拿来做事。

    虽说申培公咒了太皇太后,但太皇太后也没抓到实证,更是难于判定事情的真相。

    背后站着儒家数千上万的儒生,甚至很多儒生已经插入了朝廷各区域的部门,这也成了申培公的保命符。

    只要申培公不在长安城搞事,对方活着的意义较之死亡更高。

    当然,若申培公不知进退,也没有担保,太皇太后大概率会狠下心来斩草除根,哪怕是惹出儒家恩怨也在所不惜。

    叠加上申培公奄奄一息病重辞行,这桩争斗之事就这么结束了下去。

    虽说是朝廷护送申培公回鲁地,但这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监视与探查。

    这种争斗一个知晓退让,另一个心有余力不足,最终选择了忍让。

    两者交锋并不激烈,隔空交战一番后就尘埃落定。

    想起被骂走的辕固大儒,又有被逼走的董仲舒,又有病亡在半路的枚乘大儒等人,张学舟不免有些嘘唏。

    “这么说董夫子回长安城的时间不会太久远了!”

    董仲舒技不如人,应下申培公退避三舍的要求,如今申培公人都不在长安城了,董仲舒也就能回来了。

    张学舟和孔安国交谈时盘算了一番,只觉自己的好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这不仅仅是涉及黄沙宗的术法学习,这还涉及朝廷中的人脉。

    虽说张学舟愿意听从姚元广不结党派的建议,但朋友显然不在这个行列中,一定关联的朋友对他具备好处,尤其是董仲舒这种同样谋求运术的人。

    “东方兄,陛下赐诏让我等随行,陛下究竟是要去哪儿?”

    孔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