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地不仁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地不仁 (第1/3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一行字出自《道德经》,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天与地是不仁慈的,他们把天下的万物多当做了是祭祀用的草扎的狗了。

    可实质上,联系全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似乎为反问句比较妥当。

    若天地不仁,则天地更无道无德,天无道无德则万物无生。所以天地不会视万物为刍狗,因为万事万物在其眼中都是一样的,平等的;而圣人也不会视百姓为刍狗,只会以百姓心为己心,所有人在其眼中并无差别。

    这一段内容,元清微在这十多年里,早已不知读过了多少遍,也有着自己的领悟。

    在他看来,这一段话,于人而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本质上是虚无缥缈的天地大道,可以作为心灵一时的寄托,却不能整天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其无私无情,

    而人这一生所做的所有取舍和得失,其实都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变化的源头在于自己本身。

    就仿佛天地一般,自身亘古不变,而万物自然却在不停变化,仿佛一个巨大的风箱,万物都生活在风箱之中,静止不动便毫无变化,一旦动了起来便是变化无常,再无停歇之日。

    生活在这个大风箱里,我们每个人却要去适应时刻的变化,这便是作为人的生存之道。

    而你若是想要以此作为根基,超脱天地,那莫过于是学习圣人之心,正所谓“圣人行天之道,至善如水,契道德,其所思所行至诚于道,无不道,无不仁”。

    简而言之,想契道,先有德,想有德,先修思;至善至诚,方能得道。

    也正是元清微对于这段话的了解,以及对于《道德》真经的熟悉,他才更清楚,战神殿内,这一段话中蕴含着同《道德》真经上一般无二的气息。

    元清微闭了闭眼睛,继续向内看去,这战神殿整体笼罩在一片柔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