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亲王或太子印

    第394章 亲王或太子印 (第1/3页)

    杨郝宇不可置信,嗤之以鼻,说道:“你认识?”

    孙益笑着说道:“当然认识,这是西夏文啊。”

    老刘头一怔,盯着玉印的印文,讶然说道:“这是西夏玉印?”

    除了孙益之外,崇宁等人对这个奇怪的文字,已经见怪不怪。

    只见,在印文字体,方方正正。每一个字都那么熟悉,却又一个字都不认识。

    很显然,这和贺兰山石的文字,如出一辙,正是西夏文。

    季少韬打量下玉印,看向崇宁,问道:“崇宁兄弟,你是队伍里的鉴宝师,你说说这块玉印吧。”

    在沙坑里,崇宁也只是粗略看了一眼。

    此刻,他放在手里,仔细观摩一番。

    玉印的玉料,很是考究,是中规中矩的和田玉籽料。

    玉质细腻,温润柔和,属于极品等级。

    这样的玉料,在古代都是贡品级别,专属皇家所用。

    不过,玉印的雕刻,有些奇特。

    倒不是说雕工不好,只是风格迥异,和中原地区的雕刻,完全是两个路数。

    以至于上面的螭龙造型,显得极为粗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

    段静芷问道:“宁哥儿,这块玉印是真品吗?”

    从年代上说,玉分很多种,有上古玉,古玉,老玉和新玉。

    上古玉是文化期的玉石,比如各种文化的玉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等。

    这类玉器,玉质普遍较差,且没有什么工,极为简略。

    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钻个孔,可能就是一件文化期的玉斧。

    这个时期的上古玉,最出名的就是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造型生动,雕琢精美。

    不过,即便是这个国宝级别的玉龙,玉料也只是墨绿色的岫岩玉。

    上古时期的玉,很宽泛,只要好看的石头,都能称之为玉。

    古玉的范围,就很广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都在范畴之内。

    这段时间,玉文化突飞猛进,渐成体系,逐步达到巅峰。

    精美绝伦的玉器,玉料,玉工,都是巅峰之作。

    这古玉雕刻的集大成者,自然是封建王朝皇室的玉印。

    皇帝的印章,被称为玺。

    最出名的玉玺,当属始皇帝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始皇帝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篆字,作为皇权天授的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此玺为天命,奉若奇珍,国之重器。

    不过,之后的历朝历代,近乎千年的历史里,传国玉玺的命运,跌宕起伏。

    尤其是在国祚更迭时候,传国玉玺更是成了众矢之的,是所有人疯抢的风暴中心。

    王莽篡汉时,传国玉玺被孝元太后摔掉了一个角。

    王莽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缺角。

    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立大魏的时候。

    曹丕让人在玉玺的肩部刻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并非篡汉,欲盖弥彰。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勒灭掉前赵,得到玉玺,又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之后,传国玉玺在朝代更迭中,来来回回,时隐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