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闻造的消息

    第169章:闻造的消息 (第1/3页)

    想着休息一天,钱唐赶了个上午,到了下午,还是不成。

    先是金陵大学那边派了人过来取书,打算带回去抄录。

    朱塬亲自吩咐,无论是早一些的《宋会要》,还是年前才到手的《太平御览》,又或者其他各种,都拉走。

    而且,好事做全。

    自己这边的书籍,到底没有宫里多啊,更何况,还有去年从大都带回的大批元朝典籍档案,这也是朱塬早就考虑过的。

    反正,同样都是一个字。

    抄。

    说起这个,或许很多人潜意识里又想,印刷术出现那么早,活字印刷也早就有了,为什么还要抄书呢?

    因为这才是现实。

    这年代,印刷书籍,终究是少数。

    让人拉走了几车书籍之后,水泥作坊那边又来了消息,年前就浇筑好的第一批预制板,现在已经基本干燥,可以进行一些测试。

    显然是为了迁就朱塬,沈全亲自带着一批预制板已经到了玄武湖北岸的后湖医药大学。毕竟要用的话,后湖医药大学的实验室,还有规划中的青霉素作坊,肯定是第一批。

    朱塬也想第一时间看看,就从大宅后门离了湖上,乘船赶往医药大学。

    实验室院落北边的一片空地上,规划中即将建造全新实验室的地方,这次总计拉来了十块预制板,长宽各不相同。

    不过,朱塬到来后,首先注意到的,是将预制板拉到这边的板车。

    用了全新轴承的板车。

    要知道,即使带了孔洞,预制板也是非常沉重的,这边稍微一问就有数据,平均都在500斤上下,最重的一块样品甚至超过千斤。

    这样的重量,现阶段普通的车子拖拉起来会非常费力,就算能够拉动,关键是,对车辆的磨损会很大。相比起来,加了滚珠轴承的板车,不仅拖动更加轻松,还能最大程度减少磨损。

    当然了,朱塬因此延伸,更多想到的,却是另外一样东西。

    火炮!

    人类历史上,火炮出现的时间,比大部分人想像的都要早很多。然而,火炮遭遇的一个最大限制,却是运输。

    动辄数千斤的铁炮。

    太沉了。

    因此,就算一两门能够运送,一二十门,或者,一两百门,那就要成了问题。缺少准度的年代,火炮不能大规模地密集使用,意义不大。

    解决沉重火炮运输的一个关键,说来也简单,滚珠轴承。

    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又奇妙。

    朱塬思考这些时,戴三春和沈全一起来到他身边,施礼后,戴三春道:“大人,可要现在测试?”

    “当然,来都来了,”朱塬说着,还笑看向沈全:“可别让我失望。”

    沈全显然没有太大的自信,只是道:“下官……尽力。”

    测试的方法,还是简单粗暴。

    站人。

    朱塬点了大概最小的一块,一丈长,宽一尺,厚度为三寸。

    两边垫起,悬空半尺高,便开始吩咐人往上站。

    转眼就已经站满。

    还尽可能挤了挤,抱成一团,最终挤了十二个大汉。

    预计一千五百斤的总量,结果,最窄最薄的一块预制板,岿然不动。

    想想还是不对。

    总量还是太少了,毕竟人的密度接近于水,太低。

    干脆预制板摞预制板。

    还是最小的一块在下,让人抬了其他,往上压。

    当横着压上五块大小不一的预制板后,判断总量,超过3000斤,而且,五块预制板重心都偏向中间,最下方的那块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