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传奇状元突破十境,过江伐元蒙的资本

    第二百四十五章 传奇状元突破十境,过江伐元蒙的资本 (第2/3页)

梁如今攻下,以伯言的精明,不可能与我们继续争,会直接放弃,不过,西梁攻下,对于元蒙而言,也算少了些麻烦,毕竟,不会再有邪修军队攻城屠城了。”

    “公子,我们现在真的要发展西梁都城吗?”

    王燕升则是蹙眉,不由问道。

    “西梁都城距离元蒙太近了,且元蒙皇帝若是破开骊山古墓的封印出来,必然掀起天下纷争,元蒙铁骑将再度践踏天下……大理有沧浪江拦阻,可西梁都城可就是一马平川的面对元蒙铁骑。”

    王燕升深吸一口气。

    “王大师是担心现在发展西梁都城,会为元蒙帝国做嫁衣?”李幼安看了一眼,笑道。

    “不会的。”

    李幼安也属于智囊一类,虽然没有陆依山看的那么透彻,那么运筹帷幄,却也不弱。

    “西梁的发展是必须的,先不说公子已经布下新的护城大阵,就单单西梁的位置……就得发展,会成为极大的助力。”

    “莫要忘了,伯言等人头疼的是什么,顾承麟统帅西梁的时候,便是时不时的去偷袭攻伐元蒙治下的城池,让伯言非常头疼。”

    “而西梁,大理虽然隔着遥远,中间隔着个大赵……”

    李幼安说到这里,便止住了话语,没有继续说下去。

    王半山捋了捋胡须,眸光灿烂。

    陆依山面容上流露出笑盈盈之色。

    安乐倒是白衣胜雪,澹定自若,面容上没有多大的变化。

    王燕升也不傻,此刻一听,顿时明白了过来。

    “大理、大赵和西梁三国若是联合在一起,那等于是以沧浪江为界,与元蒙帝国遥遥对峙。”

    “就如数千年前的西楚与刘汉之争?”

    王燕升深吸一口气。

    陆依山点了点头,手指在护手上轻点:“这是最好的局面,而且得在元蒙皇帝破开骊山古墓封印之前完成……”

    “隔着沧浪江彼此对峙,那就是纯粹考验实力的时候了。”

    “元蒙皇帝破开骊山古墓,那便代表着他的修为踏足到了十一境,届时,元蒙帝国有一尊十一境强者坐镇,带来的威胁太大了,而两军隔江对峙……正好能够依靠大军军势来对抗,增加一些对抗十一境的优势。”

    陆依山深吸一口气,说道。

    他看的很通透,现在取得的任何战绩,其实都是镜花水月。

    在元蒙皇帝未曾倒下之前,一切都犹自存在着未知。

    但是,他们不能因为元蒙皇帝能踏足十一境,就觉得对方不可敌,便放弃了一切。

    陆依山还是主张战上一场的,况且,并非不能胜。

    当大军的数量足够,数百万大军所形成的军势,哪怕是十一境强者……都要忌惮些。

    再加上,元蒙帝国十境强者数量不多……

    其实机会还是很大!

    当然,给陆依山最大勇气和底气的,还是安乐的妖孽!

    如今双九境圆满,便有了与十境三灾圆满一战的底气,兴许,只要安乐踏足了十境,以这份妖孽劲,兴许……可以与真正的十一境交锋!

    而这也是未来对抗元蒙皇帝的资本。

    亦是与元蒙皇帝争锋天下的底气!

    “西梁还是要发展的,不能因为战争可能波及,就放弃一座城池的发展,西梁国都何等庞大,能够承载的百姓有多少,能让多少平民能够在寒冷的冬日可有一个遮蔽风雪之所,避免冻死饿死的机会?”

    “我辈修行者,虽是高高在上,不顾凡俗,但是……却也不能真的与凡俗脱节。”

    “毕竟,我等也是从凡俗中崛起,也曾在红尘中走过,很多道理,很多心灵上的缺漏,都可在凡俗中得到补充与填塞,真正与凡俗脱节者,是无法走上真正的巅峰。”

    安乐笑着开口道。

    这一番话道出,让不少人俱是心头勐地震动。

    李幼安眼眸一亮,似是有所悟,在他侧畔的曾经的文院三夫子王半山,亦是眼眸精亮,心头震动,身上的浩然正气都在不断的涌动。

    “安公子……说的好!”

    王半山笑了起来,赞叹不已。

    “李将军,你与西梁对峙多年,不如这西梁城便交由给你发展吧,以你的能力,可以引渡来足够多的平民,让这座死城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安乐看向了李幼安,眸光灿烂。

    作为训练出飞虎军的李幼安,自然有管理一座都城的经验。

    传奇状元的才情绝非寻常,文能提笔乱风云,武能上马安天下!

    “放心,交给我,不过,我最近可能要冲击十境,一旦成功,西梁无忧。”

    李幼安儒衫飞扬,想了想,说道。

    “哦?”

    安乐看向了李幼安,气血与心神皆是处于饱满状态,很显然已经有了冲击十境的资格。

    想了想,安乐抬起手,那颗斩杀了血狐的三纹妖丹顿时浮现在他的手中。

    “这颗妖丹便赠给李将军吧,有这颗妖丹相助,突破十境十拿九稳。”

    安乐笑着说道。

    本身李幼安突破十境,便至少有七八成的成功率,再加上这颗珍贵的三纹妖丹,基本上破入十境的成功率在九成九。

    尽管如今的天地,修行枯竭,但是……随着王燕升、陆依山、伯言等人相继的破境,这份枯竭的姿态似乎隐约被打破。

    许多强者的心态不一样了,更多的会是想,连王燕升都能破境,他们这些天骄又如何破不了?

    所以,信心足了,也是影响破境成功率的一个关键。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元蒙皇帝炼化九道龙脉的进程怕是越来越快了。

    当真正炼化完成九道龙脉之力,人间的灵气将重新恢复运转,将再度滋生,突破十境……将不再困难。

    “公子请收回,李某无需妖丹,请把妖丹留给需要的人吧。”

    李幼安笑了起来。

    他的面容之上,有飞扬的自信,传奇状元……虽然传奇早已被安乐打破,但是……心头的傲气却丝毫没有流逝。

    他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

    安乐倒是也猜到了,没有说什么,收起了妖丹,笑了笑。

    众人没有在这儿久留,安乐想了想,屈指一弹,一抹剑光顿时快速的洒落,瞬息而已,底下那庞大的血狐真身,便被无数的一化无数的剑光给分解,血肉彻底的化作了血雾消散。

    倒是满身骨骼被安乐剔出留下,随手一扫,便交给了王燕升。

    “这是一尊十境三灾级别妖王的妖骨,妖骨中的暴戾意念已经被我以剑气抹去,不会影响锻造,对于剑池宫的铸剑师而言,自然是极好的铸兵材料,王大师便收下吧。”

    这些妖骨对于安乐而言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给剑池宫却是极好的选择。

    王燕升欣喜若狂:“多谢公子,有了这些十境三灾级别的妖骨,剑池宫怕是要迎来一波剑器的大爆炸!”

    “想必一品剑器和一品极之剑器,会接连出世。”

    “不过,想要锻造至宝剑器,单单靠这妖骨还是做不到。”

    王燕升难掩激动说道。

    以他大师的视角来判断,想要以妖骨锻造出至宝剑器,的确不可能,哪怕是十境三灾圆满的妖骨同样是如此。

    因为至宝剑器……需要渡劫,渡一场上苍祖剑所带来的威慑之劫!

    劫过方可成剑,劫灭便是剑灭。

    而妖骨铸就的剑器,哪怕已然不属于妖,可妖骨中天生对强者的敬畏,必然会导致面对上苍祖剑的威慑而失败。

    “够了,这些剑就留给剑池宫的弟子,也能让剑池宫的弟子们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安乐说道。

    王燕升满面通红,霜发如剑,心头激动万分。

    剑池宫不愧是最早投入安乐麾下的势力,安乐有好东西果然都是优先想着他们。

    若是每一位剑池宫弟子都能佩上一品极剑。

    那剑池宫的弟子军,将会成为一支多么可怕的军队啊!

    当然,剑池宫弟子数量比起正规军还是少上一些,可是凭借一品极剑的优势,足以与真正的军团抗衡。

    安乐也自然是这般想法,剑池宫的剑修弟子们,修的是融兵法,剑器品秩越高,他们的修为自然就会越强。

    而剑修本就主杀伐,组成的军团,绝对是战场上最锋锐的剑,足以纵横无敌!

    哪怕对上叶龙升的叶家军,种师极的种家军都不会弱多少。

    李幼安的飞虎军更多的还是在水战上比较擅长,在陆战上,比起叶家军和种家军都要弱上一些。

    大理新军就更莫要说了,虽然战意沛然,满腔热血,但比起这些精锐军团,自是比不上,更莫要说元蒙铁骑了。

    因此,安乐将心思放在了剑池宫的剑修弟子们身上。

    陆依山自然也看出了安乐的想法,满意的点头,的确,将这头十境三灾后期妖王的妖骨交给剑池宫是最好的选择!

    众人飞驰回到了西梁都城之内。

    邪修们都遁逃了,但是,陆依山早已下令,让军队去追杀邪修,能杀多少是多少,安乐更是让老龙敖丰和烛成去相助,追杀邪修。

    这些西梁邪修,都是手中沾染满鲜血的暴戾凶恶之辈,杀之毫无负担,只会是为民除害。

    “公子,老朽欲要在西梁都城之内,建一所书院,传授吾之儒道理念,不知可否?”

    王半山寻得了安乐,将自己的请求说了出来。

    安乐闻言,不由一愣。

    “老朽留在飞虎军中,本是因为大赵国运不再庇护边塞诸城,所以以自身浩然来撑起国运作用,影响西梁邪修,让飞虎军能够及时寻得偷渡的邪修,令其退避,如今,西梁国灭,邪修纷乱如鸟兽散,飞虎军也入驻西梁城,那老朽也不必留在飞虎军中了……”

    “便想要建一座书院。”

    王半山作揖。

    安乐笑了笑:“夫子既然想,那便去做,正好……西梁城百废待兴,有夫子帮忙传授一些儒学道理,有夫子这等威望之辈坐镇,想必兴起速度会快许多。”

    儒家夫子,最擅教化。

    西梁国灭,接下来肯定是要往西梁城内招人,因为战乱而纷乱的难民们肯定首当其冲,涌入西梁城内,有王半山这位文院夫子坐镇教化,秩序自然不会太过纷乱。”

    “老朽自当竭尽全力,公子先前之言,亦是让老朽醍醐灌顶,我辈修行者,高高在上惯了,或许有些脱离了凡俗,这样是不对的,老朽做学问的,自然也得扎根于凡俗。”

    王半山笑呵呵的捋须而道。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后,王半山儒衫飞扬,起身告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